“千里走渭河”大型人文生态考察活动起程

2012年10月23日05:59  西安晚报

  编者按

  渭河与泾、沣、涝、潏、滈、浐、灞7条河流共同成就了历史上的“八水绕长安”,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八条河流围绕长安城的生态盛景,作为古都西安周边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从古至今都影响着西安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发展。日前,市委也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建设目标,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八水润西安”新胜景,从“绕”到“润”,八水正在重新滋润西安,滋润西安文化,滋润西安人的生活,必将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注入绿色、健康的动力。八水现状如何?我们的记者将用笔和镜头一一呈现。

  本报讯 (记者 郑燕茹) 昨天上午8时30分,“千里走渭河”大型人文生态考察活动在新城广场拉开了帷幕,来自陕西省的十余家媒体记者、水利专家和热心渭河流域发展的市民,以自驾的方式从渭河源头开始对其进行为期11天的深入考察。本报“记者走八水”活动也同时启动。

  启动仪式上,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张玉忠发表讲话,并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11年初,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开工,此次生态考察是对古老渭河变迁史的一次探寻,是对人水和谐的景观渭河的一次体验,是集中向公众展示渭河流域最新发展成就的一次重要活动。

  上午9时,考察团成员接过写有“千里走渭河”的旗帜后,由6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出发。考察活动计划从甘肃渭源县渭河源头开始,到渭河潼关入黄河口结束,沿途将考察渭河历史和文化,现场参观渭河综合整治建设现场,考察地方水利建设成效。本报记者也将全程跟随考察团,为读者带来第一线的报道。刘英武是此次考察团里的一名普通市民,能参加本次活动他感到非常开心,他说:“我知道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有一段时间了,这次就想跟着考察团看看渭河流域的变化,毕竟渭河很大一部分流经咱陕西境内,沿岸经济发展了,对咱陕西经济的发展腾飞肯定有帮助。作为老百姓,我非常关注。”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本报将对渭河及其他7条河流一一进行考察。

  (原标题:“千里走渭河”大型人文生态考察活动起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十八大将适当修改党章写入重大战略思想
  • 体育国际自盟宣布对阿姆斯特朗终身禁赛
  • 娱乐潘粤明声明称遭污蔑 董洁情变首亮相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中移动前三季净利933亿元 3G用户7560万
  • 博客代购被判刑11年离职空姐:量刑太重了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母亲关注儿子微博 说教评论引亲子危机
  • 育儿奶奶买早点妈妈睡着新生儿险被抱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