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背后是否有诡谲存焉?

2012年10月27日00:01  红网

  据10月26日《都市时报》报道,根据官方资料,过去几年,重庆市的群众安全感指数逐年升高,2011年达到96.51%。但是,重庆人谢某对这种“安全感”有一种特别的认识。“在那个看似安全感极高的重庆,人们随时可能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就失去自由。”报道说,“失去自由”指的便是劳教。它的背后,充斥着派出所“任务指标”、劳教工厂的惊人利益,以及官员的政绩需要。

  报道披露,2009年11月12日,在天涯重庆论坛潜水多年的谢某看到一条有关重庆市领导的新闻帖子《王××说,对待困难群众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看完帖子后,通过小道消息得知一些内幕的谢某也想一吐为快。看到已有几十个人跟帖、回复,谢某很快意地敲下了回帖,称:“草,虚伪的政客,别个和××公司老板是干亲家得嘛,干亲家(也许)有干股份撒。”谢某因此被劳教一年,并为此患上了所谓“劳教恐惧症”。报道说,谢某正在网上高调实名发帖为自己申诉。而患“劳教恐惧症”者远不只谢某一人。

  如此事关公民人身权益的问题,不可小觑,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确证和郑重回应。人们拭目以待!

  当下,我们国家正阔步走在民主与法治的大道上,但这条大路并不是笔直平坦的。国人当珍惜和呵护来之不易的法治成果。

  中国有漫长的封建社会史。在那个社会里,恣意侵犯和践踏人权的现象屡见不鲜。马克思有句很经典的名言说:“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与人性是不相容的。兽性的关系只能靠兽性来维持。”为了自由与民主,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坚韧奋斗,写就了一部部感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

  笔者对思想史颇感兴趣,深知我国在极左政治比较猖獗的特殊时期,曾一度形成万马齐喑、阿附逢迎迷信权威的沉闷格局,官僚主义甚嚣尘上。象顾准那样能够写出《科学与民主》这类铿锵之文敢于直面现实的清醒者是不多见的,象张志新烈士那样为真理而坚强不屈、独立特行的极“左”政治之叛逆者则尤为罕见。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尖锐地批评官僚主义现象。他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诸如专横跋扈、压制民主等现象是对民众的轻蔑与诋辱。历史告诉人们,对权力必须严加制衡和约束,否则,权力极易走向异化,以致误国害民,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说已经比较全面和具体了。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出于责任感。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温家宝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3月15日《人民日报》)诚哉斯言!

  我们相信,经过一番沉思和探究,经过一番整治和修正,经过一番努力和奋斗,重庆的明天必定会更美好,祖国的明天必定会更美好!

  [稿源:红网]

  [作者:薛克智]

  [编辑:王俞]

  (原标题:“安全感”背后是否有诡谲存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