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不除,特供不休

2012年10月27日00:01  红网

  近期,一场针对滥用特供、专供标识的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展开。记者调查发现,特供产品大多是私人和企业通过“高级定制”的模式制造,催生出黑色的暴利链,几十元一斤的酒,装进贴上特供、专供、接待用酒的酒瓶里,到了市场上能卖到几千元,利润翻百倍。(10月26日《人民日报》)

  几十元的酒换个马甲就卖几千元,假特供果然坑人不浅,打击清剿理所应当。可类似的专项整治行动从上至下已开展过数次,假特供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日益泛滥,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对国人来说,特供一词既广为人知,又神秘兮兮。无论传媒版面上,还是街谈巷议中,特供都不是生僻话题,但真正有幸一睹其真颜的人却并不多——当然,假如寻常百姓想见就能见到,特供也就不能称其为特供了。所以,特供就有了一张既大众又模糊的脸庞,人们都知道有这个东西,但又无法具体说出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以至于一千个消费者心中就有一千个特供的形象,从而为假特供的滋生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有了土壤,还需激素,导致假特供盛行的激素就是权力崇拜。宴请宾朋,拿出一瓶某某特供酒或者一盒某某特供烟用作招待,是一件令人相当艳羡的事情,倍儿有面子,那寓意着“他上头有人”或者“他路子很广”,无形中增加了宴会主人在宾朋心中的分量。而且,在人们的认知中,给领导专供的东西,总不会是坏东西,甚至可能是最好的东西,享用这样的好东西,不但会获得极大的感官满足,更会获得无法言喻的心理满足。此时的特供产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一种地位象征,一种身份代言。如果不幸享用到的是假特供,那也不要紧,只要别人不捅开这个秘密,享用者仍旧会有非凡的心理体验,即使原形是二锅头,也能咂摸出茅台味儿。

  畸形的需求给了制假分子可乘之机,但需要讨伐的并不是畸形的需求,而是畸形需求的成因。权力拥有者同时也是人民服务者,理当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屋、同干农家活”,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先享受起来是没有道理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假特供还是真特供,都没有存在正义性。事实上,之所以有假特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真特供,如果真特供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前些日,茅台方面对媒体表态称,“贵州茅台每年确实为一些专门单位定制专供酒,但是这些酒都没有条形码,不进入商场等流通市场销售。至于市场上销售的茅台‘特供’酒也几乎都是假的。”这个说法,一方面能起到为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假特供茅台证伪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证实了真特供的存在,而从侧面则能发现,所谓清理假特供,其实还是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不仅茅台有特供,生活中特供的影子其实无处不在。有些公权部门的人员,吃菜由建在山区的基地专门供应,买房有专门的财政补贴,孩子上学有专门的公立幼儿园……让老百姓很难不羡慕嫉妒恨,不除去这些特供魅影,特权崇拜就不会画上休止符,假特供也就不会根绝。

  [稿源:红网]

  [作者:徐炳涛]

  [编辑:王俞]

  (原标题:特权不除,特供不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