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发行人员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2年10月27日02:19  大河网-大河报 微博

  

  □见习记者 张丛博 首席记者 周斌 文 记者 李文波 图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省人民医院,经过造血干细胞分离机4个小时筛选,大河报开封杞县发行代理商陈军成功捐献了184ml的造血干细胞,“生命种子”将全部输入到一位19岁江苏白血病患者体内,带去生命希望。而在去年2月,本报记者赵丰玉就曾为一位温州患者捐献过。

  “我觉得捐献是一件小事”

  上午8时30分,在注射了最后一针动员剂后,陈军躺在床上开始接受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如图)。来捐献前,13岁的儿子还给爸爸送了一条平安符项链。

  采集过程中,陈军的手机不时响起,不少朋友发来关心的短信。这时,他的妻子孙爱兰便会拿起手机,把每条短信轻声地读给他听。当听到一个朋友在短信中称呼自己为“英雄”时,陈军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说:“我觉得捐献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心。”

  从1998年开始,陈军已经做了14年大河报发行工作。上午11时,大河报发行中心负责领导专程前来看望,并送上鲜花和慰问金。领导说:“捐献需要勇气,你救了别人一命,是做了一件大善事,像这样于己无害,于人有利的事情我们要多做一些。”听后,陈军微侧了一下身子说:“有这样救人的机会我肯定要做,希望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多一个人加入就会多一分希望。”

  13时,184ml的造血干细胞顺利采集完毕,紧接着“生命种子”被送往江苏淮安,并将很快种入一位19岁白血病男孩体内。陈军成为河南第308位捐献者,他说:“才19岁啊,正值人生最黄金的年龄,祝他早日康复!”

  爱心传递,

  看到本报记者捐献后“动心”

  今年5月,在投递报纸途中,陈军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真的?当然愿意!”一年就配型成功让他很意外,更让他意外的是,他的这次捐献还是杞县第一例。随后的一切也十分顺利,高配成功、体检通过,只待根据患者病情择时进行捐献。

  而陈军当初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念头,则缘于同是大河报人的本报记者赵丰玉。2011年2月22日,赵丰玉成功为一位温州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当时看到报道,陈军心里就燃起了“火苗”,他说:“咱的记者都捐了,对身体没有影响还能救人一命,我也不能‘落后’!”同年4月13日,陈军在献血时,另外又采集了5ml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在正式采集前,需连续4天早晚各打两针动员剂,陈军首次踏入了白血病患者集中的血液病区。他回忆说,当时一位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笑容非常可爱,但因为做化疗掉光了头发。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做事情能给他们带去希望,感觉很值得。”

  (原标题:大河报发行人员捐献造血干细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