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医新楼前民国门楼修缮一新

2012年10月27日02:39  扬子晚报

  鼓医新楼前民国门楼修缮一新

  民国风格的门楼修葺一新。

  位于中山路上的鼓楼医院新大楼即将投入使用,而崭新的玻璃建筑门前,一座米黄色的民国风格的门楼也修缮一新。这座门楼有什么典故一时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兴趣。记者昨天了解到,这座门楼曾是原国民党中央青年部大门,曾在2009年入选市首批近现代建筑名录。门楼在鼓楼医院建设中一直保护完好,近日才重新修整露面。

  门楼上有黄埔校训“亲爱精诚”

  记者从中国近现代史博物馆中查阅资料显示,这座门楼位于原中山路291号,早在2001年的民国建筑普查中,调研人员发现这座大院的门楼上除有少许的水泥、石灰脱落以外,还隐隐约约的似乎有字迹显现。经调研人员反映,在修缮过程中,门楼背面惊现“亲爱精诚”四个字。“亲爱精诚”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黄埔军校的校训。鼓楼区文化局科长张殿亮告诉记者,“1945年后,这里交给三青团接手,”之前门楼上是没有字的,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自认为是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到三青团视察,演讲高兴之余将黄埔校训“亲爱精诚”书写了一遍,三青团当时的负责人为了迎合蒋介石,就命人将“亲爱精诚”刻在了门楼上。

  记者了解到,“三青团”全称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办公室建于1935年,有中西结合式样建筑共三座,礼堂一栋,主楼前是宽阔的大院。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大院由共青团南京市委接管,而这座大院门楼上的“亲爱精诚”四个大字则被水泥石灰覆盖,一盖就是50年不见天日。

  曾一直用作血库大门

  记者从鼓楼区文物局了解到,原先三青团遗址作为民国建筑一直未被重视,隐藏在鼓楼医院内,作为血库大门使用,其余的建筑早已因为破旧不堪被拆除,只有三青团中央团部门楼保留了下来。近年,文物普查时将三青团中央团部门楼列入文物范围内,鼓楼医院便在今年新建院楼后将门楼进行翻修,保留了门楼原始的颜色风貌。由于门楼属于文物,市文化局要求将其从鼓楼医院“迁出”。即门楼所在位置属于公共道路,暂时归城管局负责,鼓楼区文物局负责监督。张科长说:“我们目前正在向市文化局提出申请,将三青团中央团部门楼交给住建委作为民国建筑挂牌保护,现在还没有得到答复。因此对于三青团中央团部门楼后续的保护和景点规划还要由以后所属单位负责。”实习生 王泽 胡卉鸣

  扬子晚报记者 刘 浏 文/摄

  (原标题:鼓医新楼前民国门楼修缮一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