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越到“深水区”越需提速

2012年10月27日05:39  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 郭静 张榕博

  “改革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在10月26日的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指出,“如果我们的改革浅尝辄止,满足现在的成绩,旧的打破了,新的立不好、立不住,那么改革成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

  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山东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完成了阶段性改革任务,连续三次被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然而,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是否会提速?下一轮突围如何着手?其前景又是什么样?

  文化创意,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建立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发挥品牌辐射带动作用。

  济南市民张明强至今清晰记得9月2日那天去文博会的场景,尤其让他难忘的是会上的5D流动影院,“文化和科技完美融合,效果太神奇了!”当天,为期四天的第四届山东文博会落幕。本届文博会突出了“文化齐鲁·创意山东”这一定位。

  创意产业已不再仅是一个理念,而是直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自身也面临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的艰巨任务。”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表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加快文化创意的发展,并且建立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发挥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他还特别提到了文化产业在数据统计上的一大变化。

  据了解,今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十大类,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分类首次在《分类》中被提出。

  今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和“创意山东计划”,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创意山东,不仅是个概念或口号,沿着这个发展趋势,活生生的例子不胜枚举。

  文化产业所占GDP比重越来越大

  ●文化产业强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文化产业是否长足发展,其在GDP中的比重成为衡量的重要指标。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11%,比2004年的3.1%增加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232亿元,同比增长16.8%。青岛、济南、威海、烟台四个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孙守刚说,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强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从GDP和文化产业关系来看,文化产业占比越大越好。

  按照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的比重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这个目标,靠什么?对此,已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在全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着力构建“两大文化产业圈”、“三条文化产业带”、“多组团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格局。

  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

  ●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孙守刚指出,目前,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人员身份转换只是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防止喘口气、放一放的思想。”这无疑是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冷静,也是改革加速的宣言。

  有专家称,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就在于“两手抓”,即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抓好文化事业,能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抓好文化产业,可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孙守刚表示,文化体制改革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还有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下一步改革任务已经明晰。孙守刚介绍,在抓好配套完善和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已经实现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规范的公司股份制改造。另外,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原标题:改革越到“深水区”越需提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