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也出“大文化”

2012年10月27日05:39  齐鲁晚报

  莱芜梆子①,泰山的封禅大典②、淄博的周村古文化③等几十个地方文化产品和单位都获得了政府和市场的认可,成为这次文化体制表彰大会的“丰收者”。(资料片) 本报记者 张榕博 郭静

  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文化,往往从许多小城市和地方的发展看出来,而小地方的文化创新,更体现着传统文化在这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内涵。26日,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表彰大会上了解到,莱芜梆子、泰山封禅大典等一批小城市文化单位成了获奖“主力”,而由此折射的是全省民生和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的倾斜。

  地方文化产品 受表彰

  很多人没有想到,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莱芜梆子《儿行千里》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并被点名表扬的好戏。

  除了莱芜梆子,泰山的封禅大典、淄博的周村古文化、枣庄的微山湖、沂蒙山的小调、聊城的运河文化、菏泽的巨野农民绘画等几十个“小地方”出来的地方文化产品和单位都获得了政府和市场的认可,成为这次文化体制表彰大会的“丰收者”。

  据统计,在20个先进地区和79个先进单位中,就有10个区县获奖,一半以上先进单位来自街道和文化产业公司。而这一切并非一日之功,在近10年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全省树立民生理念,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基础网络基本形成。

  目前,省美术馆以及济南、潍坊、泰安、滨州、东营、日照等一批市级综合文化服务设施正在抓紧建设,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城市建设新地标,省、市财政累计投资近17亿元。

  转企改制 改出“大文化”

  全省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2007年莱芜市对剧团进行了事业体制下的内部机制改革,在解决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制定了业绩考核奖励政策,实现了由养人到养事业的转变。为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改革了角色分配办法,实行一个角色多人来竞争,从中选出最优秀的演员担任角色,一批最优秀的演员脱颖而出。同时为鼓励精品剧目创作排练,剧团设立了新剧目创作排演奖,根据新剧目的质量、专家及社会评价、获奖情况对创作编排人员进行奖励。

  这一系列“用心”的举措,最终才促进了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各项工作的发展。另外,泰安封禅大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日照皓方演艺有限公司等十几家获奖单位也都起步于转企改制的原文化事业单位。另一方面,全省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法人单位达到4.2万家,比2004年增加70%。

  乡土文化成为 地方经济动力

  就在半个多月前,莫言这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乡土文学崛起的知名作家,悄然拿下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的颁奖词中提到“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从普通的莱芜梆子到泰山封禅,从微山湖上的游击队到千年运河文明,这些并非处于一线沿海城市,却创作出了一流的艺术作品,并且产生转企改制的优秀单位。文化发展水平,也在这些小地方得以抬升。

  文化研究学者郭鉴认为,地方文化产业,都为当地创造丰厚的观光文化收入。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地方反而有时间和精力,做大做强这方面的文化优势品牌。

  实际上,“印象云南”、“水泊梁山”、“黄帝故里”、“台儿庄古城”等项目是全国各地积极推动的各种文化节庆,而这些文化活动成为地方经济振兴及文化生活素质提升的主要动力。

  (原标题:小地方也出“大文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