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拍一遍《焦裕禄》,有意义!

2012年10月27日06:3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施晨露 李君娜

  “那一年我才幼儿园大班,拉着妈妈的手去她单位附近的胜利电影院,从此,肝癌有多疼、兰考有多穷,深深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上了。”上周日起,由上影集团等出品的30集电视连续剧 《焦裕禄》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当年的小观众这样回忆起童年观看电影 《焦裕禄》的经历。从电视剧《焦裕禄》开播起,就有人提出疑问:再拍一遍《焦裕禄》有意义吗?

  随着该剧的播出,疑问逐渐消散,观众从电视剧版《焦裕禄》中看到一个更完整、更真实、更英武的焦裕禄。对此,总制片人程力栋回应:“已经播出的几集中,焦裕禄打了土匪斗了恶霸,谈了恋爱结了婚,还去哈工大学习了工业科学理论知识,后面还有更多丰富、精彩的经历。与电影版《焦裕禄》不同,我们要展现焦裕禄完整的人生历程。”

  “他不是一个贴了标签的人”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临终前,他对组织唯一的要求,就是去世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90年,峨嵋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 《焦裕禄》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影片连续获得金鸡、百花两大最佳故事片奖,塑造焦裕禄的李雪健加冕双料影帝。

  从“焦裕禄精神”产生的1960年代,到电影《焦裕禄》引起轰动的1990年代,再至电视剧《焦裕禄》开始筹备并拍摄,数十载变迁中,如何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绽放新的光芒,成为摆在主创人员面前的首要课题。“刚接手这个选题时,心里十分忐忑。焦裕禄这个人物形象在全国观众心目中有很深的印象,如何写好这个形象,挖掘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成为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关键”,编剧何香久说,“在我看来,焦裕禄不是一个贴了标签的人。”

  打破标签,源自主创对于焦裕禄人生经历一步一步地溯源而上。2008年起,程力栋和何香久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足迹,先后到哈尔滨、黑河、尉氏县、兰考县及焦裕禄出生地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镇采访。这位家喻户晓的好干部除了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经历:反抗日本侵略者、任区长领导土改清匪反霸、被公派去哈工大进修读书、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带领工人制造我国第一台卷扬机…… “焦裕禄的人生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一部电影可能难以涵盖全部,这是我们重拾这一人物题材的原因。”程力栋说。

  让观众感觉“距离很近”

  “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钉。一颗星代表一个人,做好事的人星光闪亮,做坏事的人星光黯淡”;“我是人民的儿子”;“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电视剧《焦裕禄》播出以来,焦裕禄的许多台词得到观众共鸣。“一下子就把距离拉得很近,那么温暖,那么贴近生活、贴近人心。我看到了一个很真实、接地气的焦裕禄。”有观众在网上这样评论,“他不止是一个好官,更是一个好人,通过再现他的一生,让人看到焦裕禄之所以能够成为楷模的缘由,更让人感受到焦裕禄精神永远不过时。”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荧屏上的焦裕禄让观众感觉“距离很近”,正是焦裕禄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的最直观映射。主演王洛勇回忆,在兰考拍摄期间,“我刚说完一长串台词,一位老大妈就冲我喊,你说的不对,焦书记说的可简单。”王洛勇好奇询问:“你怎么知道的?”老大妈答:“焦书记在兰考时,我还是个小女孩,可我却记得焦书记爱说顺口溜,‘人勤地暖,处处金山’,这话当年大家都知道。”一番回忆深深打动了剧组主创。

  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23日在京举行的《焦裕禄》研讨会上,著名评论家李准认为,电视剧《焦裕禄》突破了好人好事的叙事模式,塑造了一个血肉非常丰满的焦裕禄形象,“电视剧始终把焦裕禄放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真实再现了焦裕禄完整的一生,通过他苦难奋斗的青少年时代、土改和剿匪经历、在工业战线的工作,以及最后在兰考的奉献,全面呈现了焦裕禄精神,揭示了焦裕禄性格的历史基础和生命体验依据以及他的文化意义”。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表示:“人的一生只有完整了,历史才能评判。还原父亲完整的一生,是这部电视剧的最大贡献。”

  (原标题:再拍一遍《焦裕禄》,有意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