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2012年10月27日07: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庄臣

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张张无忌、姚学正、TATA都提醒,消费者在吸收资讯时要自己进行评判。

  hit食头条

  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人们对美食的看法、喜好,向来都是因人而异的。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吃货们在寻找餐厅或美食的时候,更喜欢从网站上、微博上的推荐中“按图索骥”去寻找。今年“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更是为这股寻找美食的热潮添上一把火。这边厢,伴随着大量推荐美食的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书籍等涌现,识讲识食的美食家、美食达人也更加炙手可热。那边厢,民间的资深“吃货”们也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美食时刻”,成为颇受关注的民间美食达人。更多的美食咨询、更多的美食达人,是否真的对我们寻找美食提供了帮助?这些美食达人们的推荐是对餐厅的中肯评价还是变相广告?

  文/记者张颖妍

  实习生李春蕾

  图/Getty

  人物图为资料图片

  ●现象

  美食达人群涌

  以前讲究“吃得饱”,现在讲求“吃得好”。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让更多人对享受生活、享受美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过,众多餐厅、众多口味,如何选择,却是一个难题。人们都希望在找美食方面,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引,又或者可以得到更多引导,于是乎,与“寻找美食”相关的领域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因“吃货”需求而生

  民以食为天。追求美食是人生一大乐事,也是情感的沟通手段。为此,“吃货”们越吃越精,要求也更多,因而也催促了越来越多美食家从各种的饮食栏目走进公众视野。美食专栏作家、美食书籍作者、美食节目主持人、专业美食评论人的“出镜率”越来越高,甚至是在微博上喜欢四周挖掘新东西吃并热衷推荐美食的资深民间“吃货”,在收获众多粉丝的同时,也一跃成为微博上有影响力的美食达人。

  心得分享成为乐趣

  “最近哪个餐馆值得试试?”可能在以前,一到出去就餐或宴请客人时,你就要纷纷求教各路亲朋好友。但是现在有多种渠道得到答案,可参考各种美食家的推荐,网络也有大批自称美食达人的吃货,纷纷分享美食体验,甚至还有各种有关美食的App的出现。

  珊珊和小雨算是资深的微博友,每个星期六日都会相约四处摸索美食,常常关注各方美食家、美食达人,期待各种美食推荐的微博。已经到了晚上9时,在海珠区的一家以潮汕牛肉丸、潮汕特色菜为主的牛肉火锅店,尽管“身处”深巷中,但生意依旧很火爆,等位的客人仍然排着长队,有趣的是,他们发现不少是跟着网络达人的美食推荐,摸索着方向前来试吃的。

  ●各方意见

  支持派:跟着达人找吃不会错

  “美食家吃得多、懂得多,会很挑剔的,他们的推荐还是值得我们相信的。”对于不少食客来说,美食家对于美食的认知比一般人深,品鉴力也较好,他们的意见有参考价值。小丁觉得,像蔡澜、庄臣这样的美食家,报纸、电视台美食栏目中常露面,曝光度大,证明他们的点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指导性。

  民间美食达人的点评也为广大网民所接受的。“我经常看美食达人TATA的微博,有很多食物都试过。就像介绍的某拉面,果真跟他说的一样汤底香浓饮完不口渴。”在小菜看来,民间也有很多“识饮识食”的人,跟着他们找吃的不会亏待自己。

  反对派:不要上“植入广告”的当

  “萝卜青菜,各有所好。美食这种东西,只是仁者见仁而已,你觉得好吃的可能我觉得难吃,美食家的品味并不能代表全部。”黄先生坚持,我们不能一味地跟着美食家寻找餐饮,不要说口味各有所好,可能对环境、品位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有食客还认为,某些大众追捧的美食“明星”,时不时推荐一些餐饮店的招牌菜,可能有植入广告的嫌疑。“我曾到某些美食家推荐的韩国料理吃饭,点的都是他推荐的招牌菜,却很难吃,那天还拉肚子,我看当天很多人都是跟着推荐去的。我再也不信这些推荐了,都怀疑是在帮料理店打广告的。”刘小姐显得很无奈。

  中立派:综合各方意见理性选择

  “其实美食的分享不外乎是个人的见解、感受,只是自己的体会,并不带有普遍性的,即使作为吃货也不必太跟从美食家们的推荐。但是我们还是能参考一下的,不必太‘拒之门外’。”

  在小茜看来,美食家发表的意见,我们不能盲从,却能作为寻食的建议。同样是爱吃爱喝的Rainie也觉得可以多多搜寻网友的意见,好让自己有份吃喝攻略。“你看了美食推荐就有一个方向,根据餐馆、招牌菜去找各大论坛、美食网站对于它的评价,这样就能综合意见作决定了。不然偌大广州那么多餐馆,我们要何去何从?”

  ●行家探讨

  不是识得食

  就有资格称“美食家”

  对于近期频频出现的“美食家”、“美食达人”,著名美食摄影师、美食专栏作者张张无忌却认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称‘美食家’。”美食家需要很专注于一个领域,对食材的了解和研究需要比较充分,当然,还包括了解里面的文化、历史。“近期出现的很多‘家’或者‘达人’,其实很多都是一种包装而已。”并不是所有喜欢吃又或者餐饮从事者,都可以成为美食家或者美食评论者。张张无忌强调,即便是作为美食评论者,也必须要去研究、了解更多的东西,需要比一般的人知道和了解得更多,如果连一些基本“功底”都不具备,容易闹笑话。另外,作为美食评论家还必须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文字功底,才能够恰到好处地将美食的体验和感受生动地与食客分享。

  资深食评家姚学正也认为,所谓的美食家,发表的意见应该要有真知灼见,“美食在于美,这种美和很多因素联合,美学的理念、一定哲学的头脑、一定生活的品位。见解让人有一种更深的启迪,这个是美食家的责任之所在。”

  美食家意见难以完全“中立”

  许多食客对于美食家、美食达人的推荐,总会抱有一种质疑的态度,究竟这是他们中立、专业的评价,还是因为他们跟餐厅的关系比较好所以“吹捧”出来的“变相广告”呢?他们的推荐美食,是否也会受他们的背景、感情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偏倚呢?

  饮食专栏作者劳毅波认为,其实对于“识饮识食”的美食家、美食达人来说,是不需要中立的态度的,他们有自己的饮食爱好、原则,中立与否,应该由市场或受众来判断是接受或淘汰。张张无忌也表示,美食家、美食达人其实保持中立也很难,一方面,一样东西是否美味还是一种很个人的体验,肯定会受个人的背景、情感等因素影响。即便再有名的人都不可能吃遍天下,都不可能打包票他们推荐的美食是完全“中立”的。另外,如果是以美食点评作为收入来源的,或者是牵涉到商业利益的,当然就更难保持中立了。不过,在美食家中,还有一种本身并不属美食界人士,不以此为谋生工具,却有条件吃遍天下,对美食也有独特的品鉴能力与深刻的研究,提出的见解和分析往往会很专业,像香港的唯灵这种美食家很少,但却十分值得尊重。

  消费者吸收资讯自己作评判

  面对着海量的美食资讯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张张无忌觉得,觅食不单是满足口舌之欲,更多的是寻找一种新鲜饮食的经验。“既然是体验新鲜,就要接收很多咨询。但是喜不喜欢吃,是另外一回事。”美食达人TATA则认为,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并不是只是试味的过程,还有涉及文化、感情、历史、环境等因素,而且好吃与否只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

  姚学正提醒广大食客,不要盲目地跟随美食推荐。他还说,普通食客发表美食点评只是作为个人的感受抒发感情,但是作为一个广受外界关注的美食家,就得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慎重发表意见,“不能随便即兴地发评论,不然就会对读者造成相当的误导。”

  (原标题:美食达人抢手你Buy唔Buy?)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