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引进身兼三国院士的“纳米大师”

2012年10月27日08:05  龙虎网

  

  杨卫泽为“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揭牌。

  龙虎网讯 他是德国科学院副院长,同时身兼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院士。来头如此之大的国际大师,昨天被南理工“纳入旗下”。昨天,赫伯特·格莱特教授在南理工的研究所正式落成,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亲自为他揭牌。据了解,为了打造首个国际人才特区,南京理工大学先期投入达1.5亿元。

  因缘如何结下的——

  南理工教授牵线,大师“一拍即合”

  格莱特何许人也一般人可能很陌生,但是他在纳米材料界的名声却是响当当的。1980年,他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纳米晶材料的构想,开创了纳米材料方向。虽然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是他与诺奖得主一起在德国建立了纳米技术研究所,并任第一届所长。

  高大挺拔的身材、严谨的说话态度,有一些不苟言笑,格莱特一出场,就是典型的德国范儿。在回答为何相中南理工的时候,他也言简意赅:“因为南理工提供了我需要的支持。”

  “一拍即合!”南理工人事处处长刘中透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运田促成了此事。朱运田上任后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南理工的纳米研究在世界上有点声音”,首先要引进实力强劲的科学家加盟。朱运田在纳米研究方面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和格莱特教授既有学术上的频繁交流,私交也很好,于是他向格莱特发出了邀请。

  这个所长权力老大了——

  招人开薪水,自己说了算

  是什么样的科研环境吸引格莱特教授呢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的研究所不同,“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是省内首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研究所,无论在管理模式还是人才招聘上,都享受“特区”待遇。

  “自己招人,学校推荐的人可以不要。”刘中介绍,研究所采取的是国际通行的运行模式,即所长直接对南京理工大学负责,由所长确定每个学术人员的职务。招聘、考核、待遇确定及解聘等,也都由所长说了算。

  在评价和考核上,研究所也采取了一种新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在学校确定的研究所发展目标上,每年研究所组织自评,每3到5年由学校组织国际同行知名学者专家组成委员会对研究所做整体评价,学校不再对研究所的个人进行年度考核。

  “这种新的评价机制看重的是科学研究的长期效应,宽容失败。”刘中说。

  花的钱老多了——

  一个仪器3000万元,薪酬很高但保密

  记者了解到,为建立这个研究所,南理工先期已投入了1.5亿元,包括设立专门的研究所办公场所,配置三维探针、聚焦离子束等大型国际先进试验设备及前期人才引进准备工作等。

  “都是世界最高端的仪器,光三维探针就要3000万元。”南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森说,这些顶尖的仪器,一般人并不会使用,因此还要高薪聘请大师级人物来使用。

  据了解,除了格莱特教授,目前研究所还引进了欧洲科学院院士霍斯特·哈恩教授等5位国际知名学者。对于这些顶级人才,南理工开出的价位也很不菲。“具体数据要保密,不过一定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薪酬标准。”

  ■相关新闻

  “纳米胶囊”很神奇 准确锁定癌细胞

  目前纳米最前沿的技术有哪些格莱特教授介绍,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是服用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物医药,将纳米粉体颗粒做成胶囊,进入人体可以“探测”到癌症病灶,在病变处杀死癌细胞,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格莱特还介绍,在喷气式飞机引擎的表面涂上一层纳米材料,可以保护引擎,大量节省燃油消耗,从欧洲到美国单趟航班就可以节省150吨汽油……

  一提起纳米,人们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杨森教授认为,纳米概念被人们过度放大了。许多商家炒作“纳米概念”,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所宣称的近乎神话的效果,是对科学研究的不尊重,也是对消费者的蒙蔽。

  通讯员 杨萍 李英

  记者 王晶卉

  来源:新华报业网编辑:吴鑫浩

  (原标题:南理工引进身兼三国院士的“纳米大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