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 获奖代表:身心都应在基层

2012年10月27日08:40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记者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新中国第13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昨天在北京举行颁奖报告会。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长江韬奋奖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在新中国第13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昨天在北京举行颁奖报告会。

  今年评选出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共291件。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总结了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六个特点: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全球视角,回应关切;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坚持标准,兼顾各方;

  高善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次获得广播编排奖,是去年11月1日《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编排,在有限的时间中穿插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一种编排上的创新。

  高善罡说,本届中国新闻奖评审过程,评委把关非常严格,按标准进行评选,而且兼顾到各方面。

  高善罡:最后评选出的作品中,中央媒体的作品是91件,地方媒体的作品是200件。其中欠发达地区的作品52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1件,报纸作品125件,广播作品53件,电视作品63件,网络作品29件,新闻论文获奖作品21篇,获奖作品兼顾了各方。

  本届长江韬奋奖,各地各部门共报送了54位参评者,经过讨论评议和投票,最终评出20位获奖者。高善罡说,这些获奖者的共同特点是,长期在新闻一线工作,新闻业绩突出;忠于党的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走转改”活动中表现突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说到目前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高善罡说,“走转改”并不只是下基层那么简单。

  高善罡:开始,大家对走转改的理解就是到基层去,走到平常记者不去的地方,实际现在看不是那么简单。深下去是一个途径,“走转改“的着眼点还是在于记者思想作风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才是”走转改“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安徽铜陵日报总编辑刘宇飞是本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之一。有着28年新闻工作经历的他说,作为基层的新闻工作者,身在基层,心也要在基层。特别是部分刚加入新闻战线的年轻记者编辑,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刘宇飞:部分特别是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会上跑一跑,拿着文件抄一抄,U盘、电子邮箱飞来飞去,满足于这样。我们要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与最基层的广大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他们对国家和国家发展的最热切的期望。对于年轻工作者,第一要能吃苦,第二要创新,第三要超越。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也是大有希望的,一定能取得比我们更出色的业绩出来。

  刘宇飞说,获得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项,既是荣誉,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刘宇飞:作为当代新闻人,我们要进一步肩负责任,牢记使命,不断深化我们的改革,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创新。作为我和我们的团队,将以表彰作为新的起点,把新闻做的更好,不负世代的重托,不负人民的希望。

  (原标题: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 获奖代表:身心都应在基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