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人才特区”创新机制

2012年10月27日10:33  龙虎网

  龙虎网讯 “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是南京理工大学打造的“人才特区”。“在运行机制和评价考核上,该研究所都进行了创新,有别于传统的研究所。”南理工人事处处长刘中说。

  该研究所与传统的研究所究竟有哪些不同

  自己招人,学校推荐的人可以不要

  在运行机制上,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采取的是国际通行的模式,即所长直接对南京理工大学负责,由所长确定每个学术人员的职务。

  “一般高校各部门的人员都由学校负责招聘,学校推荐来的人,研究所一般都得接收。”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森说,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则完全不同。所长全权负责研究所的人员招聘、考核、待遇确定及解聘等,同时负责研究所的学术研究工作。

  据介绍,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的人员分成固定岗位人员和临时岗位人员。固定岗位人员包括高级研究人员和骨干研究人员,高级研究人员由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著名科学家担任,负责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由所长提出人选,学校聘任;骨干研究人员是根据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由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的青年科学家担任。流动岗位人员则由博士后、访问学者和短期研究人员等组成。研究所内部,还有专门的试验技术专家和试验技术人员。研究所学术人员都只对所长负责。

  “人才始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头等大事。”刘中说,学校此次选择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试行人才特区政策,也是为了发挥政策的磁场作用,使学校最终成为能够吸引和凝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前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开放平台。

  学校不再对研究所个人年度考核

  在评价和考核上,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采取了一种新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在学校确定的研究所发展目标上,每年研究所组织自评,每3到5年,由学校组织国际同行、知名学者专家组成委员会,对研究所做整体评价,学校不再对研究所的个人进行年度考核。研究所内的所有固定岗位人员,都直接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不再进行其他的考核。研究所内部人员实行灵活的薪酬计算方法,采取年薪、月薪与周薪相结合的薪酬体制,在学校设计的薪酬范围内,由所长等确定每位研究人员的薪酬标准。

  “这种新的评价机制看重的是科学研究的长期效应,宽容失败。”刘中说,这也是学校在改变目前学术界急功近利、学术浮夸的风气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

  (原标题:南理工“人才特区”创新机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