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和平友好大使

2012年10月27日14:59  新民晚报

  ■比利时“熊猫迷”雅各布自费到全世界有熊猫的动物园采风,并在他建立的“大熊猫动物园”网站中分享各国熊猫们的近况资料照片■“熊猫守护使”和卡通熊猫让比利时小学生兴奋不已■在新加坡举办的保护大熊猫宣传活动见习记者王文佳

  365天与世界上最萌的动物大熊猫待在一起;为它们喂食、打扫卫生、制作点心;赴全球所有拥有大熊猫的国家和地区,展开“全球熊猫守护之旅”;还能获得2万美元的履职补贴——被称为“世界上最萌工作”的“熊猫守护使”,明天在成都启动全球总决赛。

  “熊猫守护使”为何需要走遍全球?原来,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很早就开始走出国门。从新中国成立到1982年,中国将23只大熊猫作为礼物赠送给9个国家,开启了“熊猫外交”时代。1984年起,大熊猫出国的形式改为租赁,十年后,它们又开始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出国。目前生活在国外的大熊猫大概有30余只,分别居住在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泰国等国,其中5只已加入外籍。那么熊猫在国外的小日子过得究竟如何?

  争抢最萌“熊猫守护使”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野生救援协会、“姚基金”今年9月在全球范围内广发招募令。3名最终当选的“熊猫守护使”将在未来的1年任期内,接受成都熊猫基地的系统培训;了解大熊猫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之路;并代表“熊猫故乡”成都,亲赴13个拥有大熊猫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新加坡、泰国、日本、英国、奥地利、法国、西班牙、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展开大熊猫和当地濒危物种繁育保护的国际交流,提升全球公众濒危动物保护意识。

  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的消息一经发布,在网络上立即受到热捧,吸引了全球超过115万人次报名,国外的报名者表现得尤为抢眼。“在美国,卡特总统、克林顿总统想在动物园抱一抱‘美兰’都不被允许呢!”现在,只要抓住“十亿分之一”的宝贵机会成为熊猫守护使,就可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真正走进大熊猫的生活,与包括“美兰”在内的6只明星熊猫亲密接触,享受为它们梳妆、喂食、合影留念等特权,让很多美国的“熊猫粉”激动不已。

  来自法国的奥利弗有一个被熊猫占满的卧室:熊猫的壁画、巨型的熊猫玩偶、熊猫瓷器、熊猫帽子、熊猫枕头、熊猫暖手器、熊猫拼图、熊猫床单,还有上百个形态各异的熊猫毛绒玩具。比利时选手雅各布在上届守护使的选拔中就进入了全球12强,在最后一轮中惜败,这些年来,他已经提前履行了守护者的职责——到全世界有熊猫的动物园采风,并在他建立的“大熊猫动物园”网站中分享各国熊猫们的近况。

  疯狂的国外偷猎者

  “走出国门的熊猫是两国的友好大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告诉记者,古代蜀地两国交战,就是举熊猫旗休战。熊猫温顺的性情和憨态可掬的体态始终传递着和平和友谊的信号。而中国大熊猫走出国门可以追溯到1869年。

  143年前,被派往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甫艾尔芒德·戴维在穆坪,也就是现在的宝兴县第一次见到了大熊猫。他没有成功地将活体大熊猫带回国,但寄回的“黑白熊”标本同样引起了轰动。因为和在西藏发现的小熊猫类似,法国人首先将它命名为“大熊猫”。

  在好奇心和欲望的驱使下,接踵而来的探险队、考察家、旅行家、狩猎家纷纷踏上了位于中国西南的这片深远山区。1929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成了有记载的第一批西方大熊猫猎杀者。此后,杜兰探险队、萨吉探险队、英国猎人柏洛克赫斯特上尉等人都试图带着活体大熊猫离开,但血腥的寻找和猎捕只是让更多的大熊猫成为西方人欲望的祭品。

  直到1937年,纽约女裁缝露丝·哈克纳斯将一只在枯树洞中发现的大熊猫幼仔“苏琳”带回了美国。大熊猫的国际谱系册终于翻开了第一页。然而,由于不懂得科学饲养,“苏琳”第二年就病死在了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

  盗猎并未因此终止,反而愈加猛烈。1945年之前,看到财路的国外偷猎者疯狂地涌入中国,大量熊猫在捕猎和长途运输的过程中丧生,幸存的13只最终也因为技术和经验的缺乏,难逃早年夭折的命运。

  憨态可掬的外交使节

  1941年,大熊猫开始被赋予了另一重身份——外交使节。当时,抗战进入关键时期,11月9日,宋美龄以“国民政府主席夫人”的名义,赠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仅仅一个月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对日宣战,中国的抗日形势呈现出一副新景象。

  1972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将“兴兴”和“玲玲”送给前来访问的尼克松。带着和平嘱托的两只大熊猫不负众望,为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起到了铺垫作用,逐步融化隔绝两国26年之久的政治坚冰,有学者认为,大熊猫为美国人冷战后改变对中国的看法起到了显著作用。

  此后,以大熊猫作为国礼成为一种外交手段,被中国应用于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1972年,日本获赠大熊猫“康康”和“兰兰”,这一年,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82年之前,中国一共向9个国家赠送过23只大熊猫。

  开销不小的“国际贵宾”

  根据《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2年之后,中国停止向国外赠送大熊猫。大熊猫逐步从“政治礼物”的视野中退出,代之以租借、共同科研和保护。养熊猫的花销还真是不小,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为了请回“白云”和“高高”,1996年到2008年,每年光是租借和合作研究就要花费两百万美元。12年来动物园累计在两只大熊猫身上的投入更是高达3000万美元。

  尽管开销不小,大熊猫到了国外仍能受到极高的礼遇,1983年,赴美的大熊猫玲玲怀孕,90名专家24小时不间断看护。玲玲去世,动物园专门立碑赞扬它“为数百万游客带来欢乐”。

  2007年9月7日,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冰星”、“花嘴巴”来到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亲自为它们举行了正式的欢迎仪式。

  旅美的大熊猫“添添”去世时,美国国务卿代表国家发表了一篇外交礼仪级别挺高的悼词。大熊猫添添、美香、泰山生日时也能常在《纽约时报》等大报的头版头条上露脸。

  今年1月,法国人更是热情地迎接了“欢欢”和“圆仔”。在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波音777专机上,工作人员为它们准备了玩具和多达50公斤的水果和竹子陪伴它们度过11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驻法大使孔泉、法国议员马尔当·拉朗德等人带领了庞大的欢迎团一早在戴高乐机场守候。去动物园的路上,通常只有外国元首访问时出动的法国宪兵车队一路开道护送。

  博瓦勒野生动物园还为它们打造了一个面积2.5公顷的新居,整个熊猫馆仿效了中国清代建筑风格,殿宇、楼阁、假山、石狮都透露着气派的皇家格调。“欢欢”和“圆仔”拥有各自的空调房,户外则种满了竹子。动物园还建立起了大熊猫繁殖与保护中心,斥资500万欧元为“欢欢”和“圆仔”配备了一系列现代化设施,保证这两只熊猫能够在法国健康茁壮地成长。

  繁育艰难的“旅居妈妈”

  五度“假怀孕”的旅美大熊猫“美香”终于在今年9月16日晚顺利生产,自2005年生了“泰山”之后第二次做了妈妈。但仅仅一个星期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就传来了幼崽夭折的噩耗。

  旅居国外的大熊猫产崽艰难一直是有待攻克的难题。大熊猫本来在择偶问题上就很挑剔,雌性大熊猫每年只产一次卵,每年发情期只有1天至4天,自然受孕十分不易。在国外,熊猫数量少,加上海外水土不服,要成功产崽更是艰难,即使是“跨国婚姻”、人工授精也难成正果。

  今年8月22日,世上最长寿的雄性圈养大熊猫、34岁的“宝宝”在柏林动物园孤独终老。“宝宝”和雌性大熊猫“天天”是在1980年被赠送给联邦德国的,1984年“天天”染病身亡,“宝宝”的性情也因此大变。为了给“宝宝”找个伴,柏林动物园绞尽脑汁,1991年,“宝宝”被送到伦敦动物园和“明明”相亲,“宝宝”却把“明明”咬伤,最终不欢而散。1995年,德国又从中国租来了比“宝宝”小7岁的“嫣嫣”,但它们从不同床。科学家尝试着从“宝宝”身上取出精子,连续8年给“嫣嫣”人工授精,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2008年在日本去世的大熊猫“陵陵”身上。和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悠悠”交换后,它一直和那里的几只雌性大熊猫“不来电”。后来,动物园又为它物色了个新对象“双双”。2001起,“陵陵”三次到墨西哥当“上门女婿”,2003年3月,“双双”又从墨西哥来到上野动物园。但两只熊猫性格不和,恋爱始终没有起色,两次人工授精也均告失败,最后只好让“双双”于2005年返回墨西哥。

  在国外的大熊猫也有少数能够“多子多孙”,目前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是产下7仔的旅墨大熊猫“贝贝”和“迎迎”。为了避免更多的大熊猫“无后而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相继和日本、美国、西班牙、法国开展了国际合作繁殖计划,其中成绩最好的是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园,已经成功生产了8胎15仔,成活12只。

  表现狂热的“熊猫粉丝”

  1972年,“玲玲”和“兴兴”被作为礼物送到了华盛顿动物园,数万名华盛顿市民冒雨欢迎。从此,它们成为国家动物园的“镇园之宝”,每年都能吸引30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

  2010年1月30日,气温-7℃,150多名民众顶着鹅毛大雪,聚在华盛顿动物园熊猫馆边上,来向即将回国的“泰山”道别,很多人的脸上挂着泪珠。

  而这还只是美国人爱熊猫的一个缩影。“泰山”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了民众的追捧,2005年,20多万人网上投票帮它取了名字,12月22日,它首次亮相的1.3万张门票2小时内就被“抢订一空”,动物园官方网站甚至一度崩溃。2008年7月,“泰山”3岁生日,很多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赶到华盛顿,专程为“泰山”庆祝生日。自“泰山”出生以来,熊猫馆实时视频网页的月均点击率达到100万次。

  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乃至整个华盛顿,都以拥有“泰山”为荣。它是动物园园旗上的图标,也是动物园最畅销纪念品上的图案。“泰山”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媒体、纪录片和邮票上,美国民间还自发成立了一个会员众多的“泰山”俱乐部。与中国名山同名的熊猫“泰山”,不仅是魅力四射的友好使者,也是美中合作和友好的象征。

  不仅在美国,其他国家的熊猫也同样收到民众的爱戴。“康康”、“兰兰”1972年入驻日本上野动物园后,入园人数在1974年创下最高纪录,达到764万人。2008年熊猫“陵陵”死去,2010年全年游客跌至260万人。去年4月1日,“力力”、“真真”大地震后来到日本,向公众展出的当天上野动物园游客就达到平日的两倍。截至今年1月底,入园人数已超过405.1万人,19年来入园人数首次突破400万大关。

  “要成功实现大熊猫的保护,仅靠一个单位、几个专家解决不了问题,老百姓才是熊猫保护事业真正的主力军。”张志和说,“很多国外的民众喜欢熊猫,但不知道要怎么保护它们,举办熊猫守护使活动就是希望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蝴蝶效应’,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大熊猫保护的队伍中来。”

  (原标题: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和平友好大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