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海域鱼类含放射物质 核泄漏可能仍在继续

2012年10月27日15:2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10月27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本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一年,但最新研究发现,在日本东海岸捕获的鱼类有超常规的放射性物质,这可能意味着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仍在继续。

  美国伍茲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海洋化学家布耶斯勒(Ken Buesseler)研究日本政府提供的数据得出结论称,仍然持续渗入海洋的污染可能来自福岛核电厂的低量泄漏,或者来自海床上已经被污染的底泥。

  日本官方数据包括在毁坏的核电厂附近收集的鱼类、贝类和海藻中所含的铯(caesium)浓度。

  布耶斯勒的研究所得于本周四发表在美国杂志《科学》上。

  布耶斯勒说,虽然在日本东北海域捕获的大部分鱼类体内的放射性物质都在安全范围内,食用这些鱼类是安全的,但是,福岛附近的部分渔获不符合日本食用安全标准。

  布耶斯勒曾在2011年率领国际研究团队考察从福岛蔓延开的放射性核。他说:“想要预测污染将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我们不能只研究鱼类。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好了解铯以及其他放射性核的来源和汇聚,明白它们如何导致我们在福岛海域所看到的情况。”

  日本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由9.0级海下地震导致的海啸,位于东北部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冲击,里面的反应炉炉心熔毁,造成严重辐射泄漏。

  科学家估计,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可能随着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水或者通过水循环而渗入海中。

  该研究称日本福岛核泄漏为“向海水意外释放核辐射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研究指出,不同鱼种类的污染程度不同,且污染程度没有下降。鳕鱼、比目鱼、魟鱼和鲽鱼等栖息海底的鱼类通常检测出最高的铯含量。

  布耶斯勒在论文概述中说:“虽然根据国际对海水中放射性核的标准,福岛附近水域是安全的,但核电厂仍在向海水中泄露放射性物质。”

  福岛海啸发生后,日本人对食品安全仍旧十分担忧。虽然政府一再向消费者保证,很多人仍然避开受影响区域的食品。

  日本的农业和渔业在国内外均受到影响,2011年的农产品出口较前一年下降7.4%。

  据官方数据显示,没有人直接因福岛核泄漏死亡,但数以万计的居民被迫迁移。

  布耶斯勒和东京大学植松光夫教授将于下月12日和13日在东京组织一次科学研讨会,呈献有关日本核灾难对海洋和海洋生物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原标题:福岛海域鱼类含放射物质 核泄漏可能仍在继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