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马站何来“十大书院”?

2012年10月27日16:33  羊城晚报

  名人

  □叶曙明

  广州大小马站的书院群,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现在好像终于尘埃落定,政府宣布要复建、新建十大书院(见前天报道)。我竟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不管怎么说,这事该有个了断了。是复建还是新建,其实都是噱头,意义不是很大,因为那些老书院,早已拆得七七八八,不管冠以什么名义,都是平地盖新房。

  但“十大书院”这头衔,我看还是不要的好,大小马站的书院,大部分是宗祠书院,所谓宗祠书院,即原来都是宗祠,后来因为朝廷不允许建合族宗祠,一律改称书院。其性质,与其说是聚徒讲学的书院,不如说是给族人入城参加科考时落脚的招待所。

  现在能列举出的,诸如见大、考亭、冠英、三益、赖氏等书院,在广州的书院史上,根本连叨陪末座的资格都轮不上,遑论“十大”,说“十小书院”还差不多。让不了解广州历史的人看了,以为这就是广州书院的代表了,岂不是自贬身价、自我矮化?

  了解历史的人会问:广州最负盛名的一流书院,如南宋的禺山书院、濂溪书院(不是周家祠)、明代的天关精舍、天山草堂、粤洲草堂、清代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你都不恢复,你去恢复江都、平所、谢氏、关家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宗祠小书院,是什么意思呢?

  所以,是不是复建、新建,无关宏旨,只不过是给这个工程一个道义上的理由而已。但你就说这是“宗祠书院群”好了,并且解释清楚宗祠书院的性质,最好是立碑说明这是哪年哪月复建的,哪一部分是原装的,哪一部分是新建的,千万不要说什么“十大书院”,免得贻笑大方。

  我更关心的是建筑的样式与用途。现在是要按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来建了,这固然值得期待,但在设计上一定要与周边建筑的风格有适当的过渡,以达到整体的视觉和谐,不要在大片现代建筑中,硬生生地冒出一堆硬山顶的锅耳墙出来,看上去好像钉子户一样。这是很考规划者与设计者水平的。至于它的用途,作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好事,如果可能的话,也不妨辟一所书院博物馆,广州的书院确实有过辉煌历史,值得大书一笔,只可惜它们都难以恢复了。(作者是广东知名作家)

  (原标题:大小马站何来“十大书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