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乙肝治疗:实现“大三阳”变“小三阳”

2012年10月27日22:2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医学专家们27日在北京呼吁关注E抗原血清学转换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贵强在此间举办的乙肝治疗学术活动上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罹患慢性乙型肝炎,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将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台湾大学医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介绍说,台湾学者曾进行了一项对30-65岁男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8.5年,研究发现,“大三阳”患者发生肝癌的几率要比“小三阳”患者大6-7倍。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患者对慢性乙肝感染状态的两种俗称。常规的乙肝检测中有五项乙肝标志物检测,即“乙肝两对半”,它们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E抗原阳性,俗称“大三阳”。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俗称“小三阳”。

  实现“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其专业术语是E抗原血清学转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认为,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这是慢性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临床节点。

  高嘉宏表示同意窦晓光的观点,他进一步的阐释说,短期来看,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指征之一,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在很长时期受到抑制,病情处于静止状态。长期来说,E抗原血清转换表示疾病进展停止或减缓,有望实现持续低水平的病毒复制、纤维化进程的停止或逆转、降低肝癌肝硬化的发生。(完)

  (原标题:专家谈乙肝治疗:实现“大三阳”变“小三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