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这道“坎”,何时迈得开?

2012年10月28日00:11  红网

  已经订婚,可因为彩礼钱,女友和自己闹起了别扭,他上网诉苦,引来热议;还有一小伙,也因为彩礼差点和女朋友分手……彩礼这个沿袭至今的旧时婚俗,难道在某些时候真的成了婚前的“一道坎”,婚后的“炸药包”?(10月26日《华商报》)

  婚姻是一桩难于预测的事。这句英国谚语里的故事,却在国内连连发生了好几起。订婚青年与女友由于彩礼屡闹矛盾,更有甚者差点分手,结婚不成成“离婚”。结婚彩礼,这个从古传今的风俗,而在今天使得好几件喜事不欢而散。

  略懂风俗就会知道,彩礼始于西周时期,又叫“聘礼”,在旧社会,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现如今的彩礼只继承了部分。虽然建国初期,我国曾开展“移风易俗”,由于数千年的根深蒂固难以抹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这一旧俗也逐渐抬头,礼金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重金、重聘,打官司、婚闹现象。

  养女不容易,嫁女多不舍。但是作为父母,女儿毕竟是自己的掌中之宝、掌上明珠,怎能忍心为了一个“旧俗”的彩礼而毁了女儿一辈的幸福。继承尊重习俗值得表扬,夸张过分习俗就得引来人人喊打。说回来,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让人笑话的背后耽搁的还是自己儿女的幸福。

  中国是讲“礼”的国家,彩礼作为两个家庭结合前讲“礼”的体现。显而易见,能否顺利地迈过“彩礼”这道“坎”,不仅关系到婚姻未来健康发展的走向,而且直接影响到丈夫与妻子、娘家与婆家的和睦。然而,我们又不能忽略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个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旧俗”。笔者认为,我们尊重古“礼”传承习俗是好事,但是需要理性看待,不可过分夸张,不要让彩礼挡住了我们幸福的视线。当然,不管是此次因彩礼“出事”的家庭,还是即将要面对儿女婚姻、彩礼商量的大家,学会从容面对,本着子女幸福的心意,不妨都为迈过彩礼这道“坎”做出努力。

  [稿源:红网]

  [作者:梁德民]

  [编辑:司马清]

  (原标题:彩礼这道“坎”,何时迈得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