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首先是一位公民

2012年10月28日00:11  红网

  “8·26”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微笑局长”杨达才陷入名表门。9月1日,湖北省三峡大学学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杨达才2011年度工资;9月19日,刘艳峰向全国多个省市的妇幼保健院寄出信件,发起“乙肝宝宝”维权活动。一系列事件背后,大学生刘艳峰因其“勇于践行公民精神”,渐渐被公众、特别为网民知晓。

  先不论大学生该不该以一种被一部分网民认为是“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参与公众话题;也不论“公开寄送信件”,要求对方直阵或回应的行为,是否跨越或有取代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之嫌疑,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刘艳峰敢于做“出头的椽子”,信奉用双手去改变“社会不公平现象”,用切实的行动替代“无谓的抱怨”,这份积极参与维护公民权利的意识与努力,无疑值得肯定。

  因为面对“杨达才们”,如果仅仅是“发乎情,止于言”,为网络增添大量非理性的,对“贪腐的深恶痛绝”,而不以切实的行动来维护公民权利,我想争取权利并让其真正实现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权利就只是一张纸”,未必不会成为残酷现实,他人权利的被迫退让,最终有一天会同样降临自己身上。或许有一些大学生面对“社会丑陋现象”,表达了一种情绪,或有一种态度,但未敢采取更有效的切实行动,来争取他人或自己的权利,久而久之,社会责任感亦慢慢消退。这样的事实与教训,已经不少。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刘艳峰式的大学生“理性愤青”,因为大学生,首先是一位公民。

  那么,大学生们又该如何以一种公民身份,而正确面对社会上的不公或丑陋现象呢?温家宝总理曾在视察湖南大学时,六字寄语大学生——“此时,此地,此身。”总理的教诲意明,在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里,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要特别看到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此时此地,从改变你身边的每一问题开始。当然,谨记此时此地此身,首先要意识到做好自己,不损害他人权利,并以“为自己争权利”为起点,胸怀天下,切实而行。

  如果说像刘艳峰们以学生身份公开寄送信件,要求相关部门回应的方式,有些“哗众取宠”,并是一种并不十分妥当的行为,那么不妨通过各类表达渠道,从监督的角度来提醒其他部门重视,这显得更为合乎逻辑,否则太多类似“无可奉告”的回应,又有多大意义呢?

  [稿源:红网]

  [作者:曹征]

  [编辑:司马清]

  (原标题:大学生,首先是一位公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