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

2012年10月28日00:15  红网

  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在随后举行了专题讲座。他指出,自1996年来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重特大环境事件高发频发,2005年以来,环保部直接接报处置的事件共927起,重特大事件72起,其中2011年重大事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0%,特别是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他建议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立法、重点项目环评等的听证制度;探索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定期沟通、平等对话、协商解决的平台。(10月27日《新京报》)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指出,“目前,我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将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容易引发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之一。

  环境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这是一枚硬币之两面: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漠视民众利益,尤其是环评阶段排斥了民众的参与,民众向有关部门反映又得不到很好的回应;另一方面是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民众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公权与私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形成巨大矛盾时,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民众中的一部分选择了群体维权,希望借助“闹”来解决“事”,群体性事件也就这样发生了。

  一颗小火星会引燃整个干燥的草原,一点也不假。近几年的各类环境群体性事件,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项目尚未建成,公众担心未来利益受损而集体散步抗议;第二类是项目已建成投产,长期损害群众利益,群众上访无果而采取极端手段;第三类是由于突发事件,如尾矿库事故、尘肺病、血铅中毒等被曝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民众堵路、断水、断电、封厂,有的甚至冲进市政府围堵市委书记,并让他穿上环保T恤。民众用如此违法的手段去强烈抗议违法的企业,抗议政府的乱作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社会悲哀。

  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而有效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发,重在各级政府。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特征,各级政府必须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民众连最基本的权利都难以保证,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啊?目前,正在进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期。充分关注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认真解决群众环境诉求,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内容。

  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立法、重点项目环评等的听证制度;探索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定期沟通、平等对话、协商解决的平台。只要各级政府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谁还冒着以身试法的危险去参与环境群体事件呢?

  [稿源:红网]

  [作者:钱桂林]

  [编辑:司马清]

  (原标题:如何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