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微表情:

2012年10月28日01:19  重庆时报

捕捉微表情:

捕捉微表情:

  撰文/钟松君 蒋艳

  说谎和识谎,一场古老的心理战争。美国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在《假相》一书中说,人类自古就会观察微表情,识别谎言。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研究微表情这门学问已40多年了,随着美剧《别对我说谎》的热播,影响更广。艾克曼及其同行认为,见微识谎的本事,有的人可以练成,有的人天生就会。

  突遇猛兽,人就急冻

  遇到危险的瞬间,人为什么会僵住?

  美国身体语言专家乔·纳瓦罗在他的专著中说,百万年前,那些跑得更快、力气更大的猛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靠什么才活下来的呢?

  大脑的边缘系统,使用第一种防御战略:冻结反应,即不动。很多动物,尤其是大多数食肉动物,对移动非常敏感,所以一动就会暴露,不动是一种隐藏。

  纳瓦罗说,在1999年哥伦拜中学和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两起枪击案中,有的学生就是用冻结反应,保住了性命。

  他说,遇到危险时,大脑边缘系统会调整我们的行为,顺序一般是:冻结、逃跑、战斗。而只要有边缘反应,就会有安慰行为,比如触摸颈部、摸脸、玩头发、说个不停、不停打哈欠、搓腿、叉手、拉松衣领。

  这就是微反应。

  艾克曼,捕获瞬息表情

  观察微表情(微反应),判断他人的想法,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它作为科学研究,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

  《别对我说谎》主角卡尔·莱特曼的原型和剧本顾问,是保罗·艾克曼,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

  1965年,艾克曼得到一笔经费,研究跨文化非语言行为。当时大家认为表情和姿势是社交性的,具有文化差异。艾克曼选了智利、阿根廷、巴西、日本和美国人来研究。

  “1967年,我开始研究微表情,人们认为我疯了。”他跑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原住民生活了一个多月。他拿出3张照片问,哪个女人的孩子夭折了?当地人都能准确指出。这说明人类表情有共通性,与文化无关。

  “如果你愤怒,不管你是来自纽约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你脸上都会显出同样的表情。”他说。

  1969年,艾克曼研究了玛丽的录像。

  玛丽是抑郁症患者,她告诉医生,她好多了,想周末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医生同意之前,她突然反悔,说实际上她是想回家自杀。

  艾克曼看了无数遍录像,发现医生问她时,她脸上闪过极度忧郁的表情,很快又笑了。这表情闪了1/25秒,一般看不出来。所以艾克曼叫它微表情——1/25至1/5秒的一闪。

  他又做实验请人笑(假笑),脸上肌肉有的动了,有的却怎么也动不了,而真笑时,它自然就动了。这些肌肉它不骗人,名之“不随意肌肉”,主要在额头上。

  人脸有43块肌肉,可组合10000多种表情,其中3000种表达情感。艾克曼认为,人类有7种情绪的表达相同:愤怒、恐惧、厌恶、惊讶、难过、愉快和轻蔑。

  最危险的表情不是愤怒

  1985年,艾克曼出版了《说谎》一书,美国的执法机构、情报机构开始请他培训“破谎术”。那些自视甚高的特工发现,他们识谎的正确率只有50%,与乱猜差不多。

  2002年,他做了一套训练程序,叫METT,据说练上1.5小时,就能提高识别微表情的能力。

  “有几次,美国在任总统问我,能否帮他们提高可信度。我回答:‘我可没开撒谎学校。’”艾克曼说。

  他还说:“人们大多以为,愤怒是最危险的情绪。但我认为,导致纳粹大屠杀的情绪是厌恶。看看戈培尔写的书,他谈到犹太人时,好像他们就是害虫。他不把他们当人看。本·拉登也一样。他为什么会想杀死妇孺?谈到美国人时,他脸上充满厌恶。”

  天生奇才,谎言之眼

  “谎言之眼(Eyes for Lies)”是个美国芝加哥女子,她的博客上,经常出现死亡恐吓的留言,所以她的私人信息是保密的。

  她晚上看案件录像,分析嫌疑人表情。她总能看穿谎言,写出分析文章,发在博客上。芝加哥媒体2009年曾报道说,参与破案4年,她从没失误过。

  2006年,旧金山大学的莫琳·奥沙利文教授测试了她,说她是“真相奇才”。

  “奇才项目”是大名鼎鼎的保罗·艾克曼和奥沙利文一起发起的,前身叫“第欧根尼项目”。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大白天打灯笼上街,说是在找诚实的人。

  奇才是指能识别微表情、识破谎言的人。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天赋。30年测试了20000人,才找到50个“奇才”。

  一个深夜,奥沙利文开车,听着烟酒枪械管理局前探员吉·纽波利讲他朋友如何背叛他,他非常受伤。突然,纽波利让奥沙利文靠边停车,因为他看到街对面车后,有人摔倒了。

  就是这样的观察力,奥沙利文说:“纽波利是个测谎奇才,靠的就是这种超自然般的感知能力。”

  这些奇才大多是专业人士,比如画像师、临床医生、法官和特勤局特工。

  据说“谎言之眼”不同,她是天生的。

  有个叫玛丽·温克尔的女子,被控谋杀她丈夫。“谎言之眼”看了庭审录像,在问到是否有意射杀丈夫时,她发现温克尔脸上闪过几乎不可察觉的微笑。2007年,温克尔被判犯有杀人罪。

  “我有27年经验,在读心方面很内行,但她更厉害。”加利福尼亚专破凶杀案的警察达伦·马特森说,“除了她,我只见过一个人有如此才能,那人是联邦调查局的。”

  美剧《别对我说谎》中,最初在机场工作的女孩莉亚·托勒斯,也是天生奇才。

  ■两种工具

  马斯顿的测谎仪

  现代识谎技术中,最出名的是测谎仪。

  测谎仪原理实际上是一句老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旦“怕”,生理就起反应,就会被认为做了亏心事。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马斯顿发明的“血液收缩压测试”,是世界上第一种测谎仪。用一条橡胶管和一台血压计测试,受审者心率、呼吸和血压平稳,是说了真话;如果出现异常波动,那是说谎了。

  后来又有多种发明,比如“罪感信息测试”、“P300脑电波测试”、大脑指纹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测谎法”等。

  1922年起,美国认为测谎仪不可靠,结果不能作呈堂证据。但2008年,印度法官以测谎仪的结果为证据,判24岁硕士女生阿蒂提谋杀未婚夫罪名成立,引发巨大争议。

  豪斯医生的吐真剂

  《哈里·波特》中有关于“吐真剂”的描述。吐真剂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豪斯医生发明的。

  1916年,妇产医生罗伯特·豪斯给产妇注射了麻醉剂东莨菪碱,产妇的丈夫找不到一样东西,被麻醉的产妇却能准确指出放在哪里。他认为这类药能让犯人说真话。4年后,他用硫喷妥钠和安米妥钠取代东莨菪碱。

  据说上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曾研究过“吐真剂”。有报道说,美国在9·11事件后也对恐怖分子注射过麻药。不过如此获得的口供,各国法庭不会采纳。

  研究发现,用了“吐真剂”,嫌疑人“吐”出的也未必是真话,甚至是幻觉。

  ■一个提醒

  微表情,你别太当真

  像艾克曼、乔·纳瓦罗这样的高手总是少数,而他们的判断通常也有25%的误差。

  我们平常人即使训练过,也还是别以“微表情”下判断,这太草率。

  奥沙利文说那些“真相奇才”,三项测试没人拿过满分,有的人再怎么练,也练不成。爱唱反调的心理学家查理·邦德说,“真相奇才”是几千人在同一测试中得到的特殊结果,就像很多人买彩票,总会有人中大奖。

  《别对我说谎》的开头说,从一对恋人的微表情,看出他们有问题。纳瓦罗提醒说,很多人给表情附上了过多意思,如“眼睛看地板是在骗人”,有的地方,这是尊敬长辈。

  生活中有很多不痛快、误会、吵架,很可能是误读微表情造成的。恋爱中人最敏感,更容易接受暗示,一个不小心就误会,甚至可能误了终身大事。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微表情,只是一时兴之所至,还是当作玩耍比较好。艾克曼也说他从不试图去识破亲戚朋友的微表情:“去揭露每个人的微表情,揭穿每个人的谎言,只会让生活痛苦万分。”

  (原标题:捕捉微表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