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课程 奠基学生未来——重庆八中依托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提质”工作

2012年10月28日01:19  重庆时报

多元课程奠基学生未来——重庆八中依托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提质”工作

多元课程奠基学生未来——重庆八中依托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提质”工作

多元课程奠基学生未来——重庆八中依托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提质”工作

多元课程奠基学生未来——重庆八中依托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提质”工作

  核心导读

  对重庆教育而言,如果说2011年的关键词是“减负”,那么“提质”无疑是2012年的焦点。2012年9月13日,重庆市教委提出“提质十项规定” ,市教委主任周旭指出,“提质”工作要紧紧围绕“教育质量”这一中心,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的三原则,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减负与提质、硬件与软件、校内与校外”的四大关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什么?”“怎么提?”,作为重庆基础教育“旗舰”学校之一的重庆八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重庆八中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奠基学生终生发展为目标,打造了一套多元的、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扎实地把教育办成了指向学生未来的教育,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走出了一条富有八中特色的“提质”之路。

  【疑问·提什么?】

  “提质”提什么?多数人认为“提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自从“提质十项规定”提出后,重庆八中一场关于“提质”的大讨论让全校教职工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最终达成共识。

  提能力 更要提综合素质

  重庆八中认为教育需要多元化,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不仅培育学生的智慧,挖掘其潜能,更要培养其良好的情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所以,“提质”不是简单地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而是更要提高指向生命成长的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健全的人,努力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正是理解到了教育的真谛,八中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校本课程体系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表彰9项,获市级表彰74项,升学率稳居全市前列。同时,科技教育成特色品牌,体艺活动也屡获全国大赛金牌……“提质”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精彩,在八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媒体视角<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八中努力的目的不只为一张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更为塑造出一个个有坚定理想信念、个性鲜明的人;教师奋斗的目标不仅是升学率,更是造就未来公民的优秀素质和中华民族的高尚精神。这就是提质的内涵,更是教育的初衷。

  【探索·怎么提?】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提质”的核心工作,重庆八中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即打造义务教育阶段的“校本课程体系”——艺体选修课、学生社团活动课、科技教育课、专家讲座。八中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依赖于课程。为了让学生有深度、有广度地发展,除了打造课堂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和个性发展。”

  艺体选修课

  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我们刚才听到的《鸿雁》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民歌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叫周晗,是一位从事教育11年的中学高级教师,她正在给初二年级的孩子们上《音乐与歌唱》的选修课。

  在八中,音、体、美不再是单一的学科,它们每一学科都被细分为多种类别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这就是艺体选修课。“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强调‘公平发展’,选修课则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周晗老师说,“选修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将爱好转变成特长。”

  自从开展了选修课,周晗老师更忙了,因为以前对孩子音乐课学习并不关心的父母们开始找她咨询孩子的情况。“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过艺体兴趣班,选修课的开展刚好契合了他们对孩子进行的家庭培养,他们也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娃儿从小就学习唱歌,所以音乐的选修课就选了《音乐与唱歌》,我们不时会和老师进行沟通,除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咨询我们家长怎么配合把孩子的兴趣变成终生爱好甚至特长。”孩子正在读初二的李先生对学校选修课能和家庭培养搭上线感到很满意。

  其实,同样是初二音乐课,有学生选器乐,有学生选欣赏,八中的音体美就这样选出了个性,选出了活力。

  媒体视角<

  八中的选修课设置以艺体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富有个性地发展。而每年举行一次的艺术节、体育节,面向全体学生,激活了他们对艺术、对体育的热爱和潜能,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个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团活动

  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载体

  星期二下午,朱姝姝匆忙的赶往2604教室,在那里有一场SOS动漫社的社团活动——“cosplay咖啡厅”。作为社长,朱姝姝十几天前就开始策划此次活动,为的是新社员能更快的融入到社团建设中来。看着眼前这个雷厉风行的孩子,你也许想不到她曾经内向到和男生说一句都会脸红。

  “进入动漫社后,每周的社团活动都必须和其他社员进行交流,像要扮什么角色、服装怎么设计、道具怎么制作。”朱姝姝说,“在不知不觉中我就变得比较开朗了。”

  其实,加入SOS动漫社之初,她曾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因为动漫社既不像文学社那样培养文学气质,也不像剑道社那样训练感官和心理素质,更不像机器人社那样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然而,朱姝姝却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对动漫的热爱中,培养了对事物研究的一种执着的精神,彻底改变了父母的看法。

  如果说选修课是八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论基地,那么社团就是学生将知识进行实践的载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进入文学、音乐、动漫、舞蹈、剑道等不同的社团,又在每周二下午统一开设的社团活动课中互助学习,进行更深的探究,把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媒体视角<

  重庆八中坚持有教无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地制宜的组建兴趣小组和社团,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潜能、激发求知欲。而社团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科技教育

  从普及到拔尖的特色发展

  2012年6月19—27日,2012RoboCup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大赛在美丽的墨西哥城举行,重庆八中5名学生代表中国队出战。在单队赛中,八中的选手们以大比分战胜国际强队葡萄牙、伊朗、德国、日本等队伍,以全胜的战绩获得了“特等奖”。至此,八中在该项目上已连续4年代表中国队征战世界杯,共获得各组别一个特等奖和2金1银1铜的好成绩。

  机器人项目是八中科技教育中的典型代表。机器人世界杯大赛上的两个冠军和一个特等奖、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的一金三银、连续6年获全市科技创新赛团体成绩全市第一名……是什么造就了这些辉煌?是先普及再提高的特色科技教育之路。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八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一、初二年级全面开展“科技进课堂”活动,把科技课纳入正常的课表中,让科技作为一门必修课走进学生的日常课堂,并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学生科技教育课程》。

  除课堂教学外,科技活动、科技讲座、科技社团同样成为八中普及科技教育的载体。“不管是科技竞赛还是科普活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学生间普及科技教育,”信息教研组组长陈俊老师说,只有先在学生心中洒下科技的种子,才有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八中,只要你对科技感兴趣,就可以加入科技类社团。在这里,通过学生间的传帮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指导来实现学生科技水平提高的目的。

  媒体视角<

  2011年8月,八中被授予“全国科技教育十佳创新学校”,这是目前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领域内最权威、最高级别的奖励。科技教育上,八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不论是科普讲座还是专题报告会,不论是自办科技节还是承办各种大型赛事,不论是科学小实验还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都保证了所有学生能有序地开展科技社会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及科技发展的现状。

  专家讲座

  名人效应拓宽学生眼界

  “曹老师,您认为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曹老师,请问您为什么要写儿童文学呢?”“曹老师,乡村类题材的小说价值在哪里呢?” 10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曹文轩在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开展“推开写作之门”的大型讲座。面对自己的偶像,八中的孩子们激动万分,纷纷提出问题向他请教。

  近年来,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有机会走近大师,感受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八中坚持每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开办讲座。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文学大师刘墉、名作家林清玄、国际火星专家兰迪斯、中科院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吕正文、中国极地博物馆馆长李乐诗……众多大家先后受邀走进八中校园。

  “不同的专家带给我不同的信息,也教会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说起专家讲座,初2014级8班的胡桢培说,“这里听到的内容是在课堂上无法听到的,而且和大师级的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管是对他的作品还是他的观点都能有更广更深的了解。”

  媒体视角<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接触面广一点,这需要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接触到更大、更多的信息,并引起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八中的专家讲座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触角,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人生与世界,拥有非同一般的视野与胸襟。

  后记

  在“提质十条规定”的指导下,八中构建的校本课程体系给学校师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老师的育人观念在变化。不再一味的追求分数,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学习特长,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搭建舞台,创造空间,让教育逐渐回归本质。

  在开放的校本课程体系下,八中的学生也在悄然改变。学生们不再学得被动,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志趣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在激情澎湃的赛场上,在浩瀚无垠的科学世界中,他们都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原标题:多元课程 奠基学生未来——重庆八中依托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提质”工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