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里成为引导她们弃恶向善的学校

2012年10月28日02:39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汪丹

  她是一名监狱干警,已连续十年陪服刑人员过除夕;她是一个女人,崇尚美丽,因而鼓励服刑人员焗黑发;她是一位妻子,即便因工作原因与丈夫分居两地,仍惦记着每周末为他做顿可口的饭菜。她就是李瑞华,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第一位女监狱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2004年除夕夜,北京市女子监狱第九分监区的服刑人员聚在一起,庆祝新年。此时,一位盘发、淡妆的中年女子走进来,热络地跟大家握手。

  “李监新年好!”“李监,来跟我们一起跳舞吧。”几名服刑人员热情地围在这名女子身边。刚入监的秦琴(化名)站在角落里,显得很拘谨。她没想到,监狱长李瑞华的春节竟会在狱中度过。“从李监2001年当上监狱长,每年春节都是跟我们一起过的。”监狱里的“老人儿”在一旁说道。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大家在新年里好好学习、改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给监狱长信箱写信。”听着李监的话,秦琴心里暗想:监狱长哪有这么多时间管犯人的闲事?

  2005年,又是春节。京城的另一头,秦琴的家里弥漫着悲伤,她的老母亲刚刚突发脑溢血过世。而在城南女子监狱过新年的秦琴,毫不知情。5月的一次探视,家人将真相和盘托出。经受不住丧母之痛,也自责无法尽孝,秦琴的精神垮了。

  晚上9点刚过,李瑞华来到分监区巡视,瞅见了两眼红肿的秦琴,“怎么了?我看你好像情绪不高。”

  “妈过世了,”秦琴捂住脸,“但我送不了……”

  李瑞华拉着秦琴走进监区心理咨询室,“来,跟我聊聊吧。”

  “说起来,我跟你一样不孝。我的母亲和父亲过世的时候,我都在执行公务,没能守在跟前。”秦琴闻言吃惊地抬起头,对上一双同样泛红的眼睛。李瑞华握着她的双手,声音轻柔而有力,“别人看来,你是犯人,我是警察。但你看看,现在我们有共同的遗憾。我们也有共同的任务,那就是好好活着,让亲人放心。”

  3年后的中秋节,李瑞华在人群里一眼看到了精神不错的秦琴,“还剩多少刑期?”

  “还有10年。”

  “头上都长白发了,是不是参加高自考压力太大?没事,咱们这儿允许染黑发,弄漂亮些。”李瑞华知道,秦琴正在攻读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专业,13门考试且费脑子呢。

  在李瑞华“边学习边改造,进社会重就业”的鼓励下,女子监狱里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服刑人员,至今已有600余人。今年10月,一批刑释人员将重回社会,监狱内刊《新航报》的编辑董倩华(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目标是北京大学的国际贸易、英语专业双学位。

  一封《预放通知书》早已寄到董倩华户籍所在地石景山区的公安、司法部门。女子监狱正在与社区街道积极联系,为文笔好的董倩华物色合适的工作岗位。这正是女子监狱为临释服刑人员送上的最后一块垫脚石——为她们铺好再就业之路。

  站在女子监狱的广场上,刚当选为十八大代表的李瑞华凝望着阳光下寓意重生的两束绳形雕塑,郑重地说:“监狱因惩罚罪恶而存在,但更应成为引导她们弃恶向善的学校。”

  作为北京市惟一一所关押女性罪犯的监狱,这里关押着被北京市各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女性罪犯,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但从成立至今,女子监狱连续12年“无暴狱、无罪犯脱逃、无狱内重大事故、无罪犯非正常死亡”,并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现代化文明监狱”等40多项荣誉称号。

  监狱的334名干警中,7人次荣立一等功,15人次荣立二等功,123人次荣立三等功。提起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干警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她们的党委书记、监狱长李瑞华。

  只有她,会在每个分监区设置监狱长信箱,亲自展读服刑人员的心声;能让想要放弃的服刑人员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让最顽固的反改造“典型”服气认罪,甚至张开双臂紧紧拥抱她;让出狱多年的服刑人员念念不忘,在每年的母亲节为她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

  (原标题:让这里成为引导她们弃恶向善的学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