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与大的辩证法

2012年10月28日05:39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敬文 赵洪松 通讯员 李宏华 温宜飞

  远安小——人口仅19.5万人,不沿江、无铁路、未通高速,是我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

  远安大——近5年3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在全省29个山区县中,连续4年综合排名第一、人均指标第一。

  1月至9月,远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4.8亿元,同比增长22.5%,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远安采访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交通、区位和人力资源全是短板,持续健康增长的秘诀在哪里?经济博弈的棋局是如何下活的?

  一个“特”字产生的爆发力

  远安,古有“西蜀门户,荆襄要冲”之称,是中华民族之母嫘祖的故里。《棋经》有云,“博弈之道,高者在腹”。在远安县委、县政府看来,区位、交通等发展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勇于争先的精气神更不可少,经济棋局的正确战略布局,辅之以良好的投资环境,腹地山区的发展就会走上快车道。“战略布局的核心是一个字:‘特’,即围绕资源布局特色产业、做强特色产业。”远安县委书记周正英说。

  远安储量丰富的磷矿石资源,造就了湖北东圣化工,2011年销售收入过25亿元,上缴税金1.08亿元。今年8月30日,中国2012年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东圣化工首次上榜,位列第477位。“1998年的时候,我只有两间加工磷矿粉的厂房。东圣化工能有今天,和政府支持息息相关。”东圣化工的创办人黄昌炳这样告诉记者。“远安的特色产业,磷化工为首,机械加工、新型建材、香菇种植等也一样出彩。”远安工业园区管委办主任张晓谊说。“远安是一片投资的福地,选择在这里办企业,是我这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湖北花林新型建材集团董事长闫友平说。从2008年开始,闫友平用3年时间,在一片荒原中建起了拥有7家企业、年产值近10亿元的现代企业集团。

  作为全省绿化达标第一县,远安森林覆盖率达74%,这让远安与香菇结下情缘,享有“中国香菇之乡”之誉,茅坪场镇更是全国唯一的“春栽香菇之乡”,2012年该县香菇等食用菌种植规模超过1.3亿袋。

  如今,随着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公司二期项目开工,远安香菇产业规模迈入全国第一方阵,香菇菌种的研发、种植、采摘、销售及精深加工都可在当地完成,香菇已经成为远安一张亮丽的名片。

  一个“特”字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爆发力。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和香菇生产已经成为经济支柱。目前远安已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湖北省著名商标,7个湖北名牌产品。“远安制造”正以腾飞之势,走出鄂西山区腹地,走向全国。

  “二次创业”打造新的增长极

  今年,煤炭价格下滑,行业的不景气让不少煤老板忧心。

  远安阳坡煤矿董事长黄长富却底气十足:“我不担心撑不下去,因为有楚阳科技撑腰嘛!”

  楚阳科技,是黄长富和楚园春酒业老总邓德忠联手,投资1.5亿元兴建的年产1500吨头孢类医药中间体项目。去年初投产,产品出口欧美以及印度、日本、韩国、伊朗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像黄长富这样“二次创业”、华丽转身的矿老板还有很多。

  白云煤业、十字坪煤矿和黑湾煤矿三家企业,投资6亿元建设4条高档陶瓷生产线,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狮子垴煤矿通过整体收购原鸣凤宾馆,涉足餐饮和酒店服务业。

  远安加快推动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在于机遇意识的大觉醒和决策者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远安煤炭保有储量1900万吨,以煤矿老板为代表的企业家积累了大量民间资本。三江集团整体调迁后移交的5000余亩土地、厂房等存量资产,为相关企业“二次创业”和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理想之所。

  远安树立“人口小县建设经济强县、资源富县建设产业大县”的理念,出台鼓励“二次创业”的政策,对创业者在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全方位优惠扶持,并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

  截至10月中旬,远安通过引导矿山企业由单一矿业向其他新兴产业拓展,先后兴建楚园春年产3万吨白酒、晶品房地产、安泰置业鸣凤山及青龙湾景区综合开发等20多个项目。

  “二次创业”犹如火箭二级发动机点火,推动了远安经济再次高飞。随着20多家矿山企业60多亿元创业资金的投入,30多个项目在远安先后落地建成。2009年远安县经济生产总值为55亿元,而2011年已达到101亿元,两年几乎翻了一番。

  一个“转”字留住绿水青山

  9月3日,远安县纳税大户安广陶瓷公司厂区内,两个高达百米的大烟囱在钢丝绳的牵引下,缓缓倾斜,轰然倒地。安广陶瓷拆除烟囱的消息让民众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政府在环境整治上的决心。据悉,该公司还将自筹1700万元用于二氧化硫及粉尘等污染物的治理。

  这是远安产业成功转型,走外贸出口、节能降耗之路的一个缩影。

  环保和效益,到底哪个更重要?在面临选择时,远安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确立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合法权益“三个不优惠”原则,从项目选址到建成投产全程开展规划环评。近3年来,先后否决了30多个环评不达标项目。

  东圣化工集团今年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2万立方米的污水收集和应急处理池,同时将尾气通过净化,用作锅炉燃料转换蒸汽发电。花林水泥公司利用科技手段,将出窑高温熟料的余热送至窑尾预热器中预热物料,降低了煤耗和污染。据统计,远安每年从“三废”中抠回收益逾1亿元,循环经济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超过20%。

  一个“转”字留住绿水青山,也赢得企业的理解和认可,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动来远安落户。目前新上和续建工业项目43个;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8%、22.1%,而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同比分别削减193.6吨、24.49吨、2.7吨和49.3吨,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

  (原标题:小与大的辩证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