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社区奏响民乐艺术品牌

2012年10月28日06:1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诸葛漪

  昨天从9时到17时,阵阵悠扬的乐声在建平中学响起,“浦东洋泾杯”长三角地区社区优秀民乐团队比赛在这里举行。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品牌项目之一,比赛聚集了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17支团队。以艺术节为平台,沪上群文活动也像职业文艺团队的节目一样走出上海,吸引更多群体参与。

  安徽淮北市民乐团领队楚昭告诉记者,乐团在淮安小有名气,但走出安徽的机会不多,来沪参赛扩大了团员们的眼界。南京市爱乐者民族乐团指挥马国富说,乐团成立刚半年,通过了江苏省音协层层考评,才获得来沪参赛的资格。曾是南京歌舞团团长的马国富用专业眼光点评了比赛:“有些团队保留着浓郁的民间色彩,我们团追求现代时尚感,各有千秋。”

  “现在的参赛队伍都达到准专业乐团水平。”比赛评委、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委员会副会长闵雪生还记得,2006年第一届比赛时,参赛队伍只有现在的一半,水平参差不齐。“今天比赛,我们特地没请观众,就是为了能少受打扰,更公正地打分。”洋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沈惠琴透露,两年一届的比赛带动了整个社区学民乐、奏民乐之风,数十支业余乐队应运而生,社区学校每年开设二胡、笛子等五六个民乐培训班,“我们正在申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一个社区连续多年承办长三角地区级别的文化赛事,无疑打响了品牌。”

  艺术节群文活动多年耕耘,外地和本地、专业和业余团队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第四届徐汇金秋民乐节28日拉开帷幕,参与者来自四面八方,首届CCTV器乐大赛原生态金奖云南省民族乐团“叮格拉”组合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徐汇区社区民乐团队同台竞技。江南丝竹音乐会、民族音乐进社区……历时14天的民乐节所呈现的“菜单”同样专业。

  本届艺术节群文活动包括 “天天演”、外国艺术家进社区、长三角地区踢踏舞比赛、农民工欢乐节、德累斯顿广场直播音乐会等。“天天演”将历时32天,共计63场,第一天正逢阴雨,江苏海门山歌剧团的表演依然牢牢吸引了南京路的行人。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乌拉尔舞蹈团刚刚结束了上午的演出,又驱车赶往青浦区参加 “外国艺术家进社区”活动,他们说,“这样接触中国,比往日站在剧院舞台上更真实。”

  (原标题:洋泾社区奏响民乐艺术品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