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风采录]杨子芹:文化传承铺路人

2012年10月28日08:07  云南网

  =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杨子芹:文化传承铺路人

  8月的一天早晨,施甸县木老元乡哈寨村村民杨自兰、阿育英正在院里手工制作布朗族特色草鞋、服装。见到前来走访的乡党委书记杨子芹,她们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边打招呼:“真的是想不到,编个草鞋、做个衣服还能当工艺品卖了挣钱。”“以前娃娃们都不想学这些,我们以为再过些年会这个手艺的人就没有了,现在不怕了。”两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如今,他们做的鞋子可以卖到30元一双,民族服装更受欢迎,常常一做好就被买走,一件的纯收入可到200多元。

  杨自兰和阿育英想不到靠手艺能挣钱,而为实现这一点做出了许多努力的杨子芹,也有许多想不到:“以前真没想过,‘传承布朗族民族文化’这么大的话题会跟我有关系。”

  6年前,杨子芹进入木老元乡政府,从事共青团和妇联工作,在每年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组织的活动中,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娃娃小小的出去读书了,年轻人早早的出去打工了,民族语言传承出现了困难。”于是,杨子芹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在校少年儿童和留守妇女身上。木老元是个布朗族彝族乡,经济不发达,乡里没有太多经费用于民族文化事业,她就抓住青年节、妇女节等机会,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双语演讲比赛”,还组织群众开展打歌会、乐器制作等活动,尽可能给群众提供展示、传承和交流民族文化的机会。2007年,哈寨“妇女之家”建设不仅得到市、县妇联的高度赞扬和肯定,还成了县里“妇女之家”创建示范村。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围绕民族文化传承这个话题,杨子芹想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虽然可以做点东西卖,但我们的文化形不成产业,保证不了市场,还是受制于人。”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大山之中的民族乡,如果能发展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就有了产业依托。但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条件差,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为此,杨子芹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不断努力。如今,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项目、资金支持下,乡里的烤烟种植、经济林种植初成规模,畜牧业正走上正轨。去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了20%。而今年乡里计划完成的7个项目中,公路建设项目就占了3个,“金布朗民族风情园”也已经列入规划。

  “如果我们把经济搞上去了,老百姓富起来了,我们布朗族的文化不仅能传承好,还会更加繁荣!”杨子芹道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党员寄语: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了,希望杨子芹和乡干部们能带着大家走出更多的致富路。

  记者 张寅 沈浩 通讯员 郭金灿(云南日报)

  (原标题:[十八大代表风采录]杨子芹:文化传承铺路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