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八大】宁县:农发项目惠万家

2012年10月28日09:58  每日甘肃网

  本报记者朱宇鲲

  深秋时节,宁县北川千亩设施果蔬示范生产基地,吸引了当地和平凉等地成千上万干部群众观摩学习。这一重点项目,源于宁县农发项目的建设,900万元的财政投入,2100万元的民间融资,让1050亩河滩地的年亩均收入由700元提升到了2.2万元。

  10月20日,记者来到宁县盘克镇采访。罗堡咀村的果园大户胡元宁是农发项目受益者之一,他乐呵呵地说:“3年前靠天吃饭,果园需水时,天偏不落雨,只能眼睁睁望着果树受旱减产。农发项目实施以后,果园需要浇水时,拧开开关就成!我家10亩富士苹果园,2009年前亩产4000斤,2010年装上提灌后,亩产9000斤。

  去年收入23万元,就目前市场行情,今年收入25万元是没有问题的。”

  盘克镇党委书记赵渊告诉记者:“目前,在盘克塬区像胡元宁这样一年靠苹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47户,占塬区总农户的12%。这是实施农发项目结出的硕果。”

  据了解,宁县将农发项目60%的资金用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并构建信息传输等科技服务体系,以测土配方施肥、丰产果园管理、日光温室高产栽培等新技术为内容,培训农民5.12万人次,助推果品、瓜菜、草畜等特色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使全县25万乡村群众受惠。

  提起农发项目的资助,庆新果业的李守业有说不尽的话。2004年以来,有了农发资金的扶持,庆新果业开展了厂房改建、恒温库增容等项目,使一个只有几间棚子的小厂,成为集果品储藏、加工、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在全县农发项目区,靠果园、棚室果蔬、种草养牛养羊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多达10515户。”宁县农发办主任胡兴怀介绍说,农发项目在扶持川区设施果蔬生产中,引进了圣女果、豫艺农研辣椒等38个果蔬新品种,年均种植设施化果蔬1.4万亩以上,总收入1.39亿元。目前,川区一年三作的设施果蔬生产格局已经形成。

  如今,“宁州”牌富士苹果、“晓园”牌西瓜、“绿仁”牌神虫菜、东紫牌早胜牛、宁州牌肉羊……一系列农发项目逐步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主要产业。目前,农发项目扶持产业化项目10个,带动5.56万户农民依靠种植和养殖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化渐入佳境,农产品加工规模从小到大,加工层次从粗到精,企业实力由弱到强,实现了产业企业和农户双受益、双发展。

  (原标题:【喜迎党的十八大】宁县:农发项目惠万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