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众中去——甘肃省领导干部开展双联工作综述

2012年10月28日10:03  每日甘肃网

  到群众中去——全省领导干部开展双联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白德斌

  问卷调查、请群众走进机关等这些方式,都是倾听群众呼声的方式,但很难绝对保证听到的是没有“过滤”的民意。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隔阂地交谈交心,这种到群众中去的“零距离”接触则能更真切地了解民意。

  “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想办法脱贫致富,与群众一起为了美好的生活奋斗,得到的一定是群众热情的拥护和良好的口碑。

  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一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行动结果表明,“到群众中去”,这个好传统永远不能丢。也正因为加深了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群众高度信任,才有了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的良好局面。

  这不是一场“秀”

  双联之初,一些人选择了观望。

  的确,省领导直接住到农户家中,和农民一样起居、劳动、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导干部能否下决心从繁重公务中抽出身来?能否打破“精心”准备、几级陪同的惯有调研方式?这些都是一种挑战。

  群众太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了,究竟是以平常心对待,还是将信将疑地看热闹?

  媒体关注的热度迅速升温——这是领导要“秀”一下,还是好作风的回归呢?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在省委召开双联动员大会的第二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政协主席冯健身,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就带头到各自的联系村开展双联活动。

  2012年2月21日,会宁县甘沟驿镇钟家岔村农民史治军没想到,省委书记会自己带着被褥住进了他家,就像家人一样亲切,和他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一起围坐在炕头聊到深夜。

  “刚开始很紧张,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后来,聊着聊着,就把自己生活上的苦水都倒出来了,没想到王书记听得很认真,还不停地问我具体的事情。还记得当时他说:‘大家的困难才是我最想听的’,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史治军后来回忆说。

  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村民郑国忠是提前一天知道刘伟平省长要来他家的。当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自己能不能和省长说上话,如果能,他要跟省长说些什么事呢?

  第二天,当郑国忠见到省长,他发现,前一晚的担心都是多余。因为,刘伟平几乎和他无话不谈,问家里的生活,问村里的发展难题,问未来的美好愿望,“感觉省长就是我的一个朋友”,郑国忠说。

  在甘谷县新兴镇康家滩村,村民们跟冯健身主席打开了话匣子,说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在东乡县汪集乡高家村,欧阳坚副书记冒雪来到联系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

  在一个个贫瘠的村庄、一户户纯朴的农家,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人民检察院、部队、高校的省级领导干部住到农户的家中当起了村民,干群关系如同农村清新的空气般自然。

  夜幕下,在没有路灯的村道里与村民肩并肩地走上一阵子;在农家厅堂的日光灯下,与正在吃晚饭的农民聊上一席话。

  白天里,来到田间跟农民一起干上小半天的农活,挨家挨户家长里短地攀谈着,与老党员、老村干部一起说说村里的难事、急事、干群之间的事,与小自己二三十岁的村支书记聊聊村里的规划与发展,到村里的卫生室、小学校察察实情,听听民声,坐到农户餐桌边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农家饭……交流充实而直接。

  王三运说,身子沉到基层,才能听到真话;感知百姓冷暖,方能了解实情。这次行动不是一阵风、不是走形式,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随着双联行动的不断推进,一些干部由等待观望变为积极参与,许多群众由“站着看、等着扶”转变为“想法子、主动干”。

  广大干部在双联中带着感情下基层,拜群众为师,真正和群众打成了一片,同群众交心,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不是一场“秀”——媒体纷纷报道。一家中央新闻媒体这样评价:这一重大决策是气吞山河的壮举。

  网民评论:“抓准关键把握发展脉搏,在实干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联系村的群众说:地平了、路通了、山绿了、水来了,共产党把事办实了。

  这是一次“锤炼”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双联还有另外一层重要意义——“锤炼”自身。

  王三运在阐述双联的重大意义时说:“这是培养干部和提升能力之所需。”

  按照纪律要求,开展双联工作,“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

  吃住在农家,农民是什么生活状态,联村领导干部就要适应什么状态,不搞区别对待。农民早睡早起,领导干部也要遵守这个作息特点。农民到点下地干活,领导干部也同样去地里干活。不打扰群众的生活,这让群众没有了拘束感,同样对干部也是一种考验。

  双联活动中彻底不搞层层陪同,这一看似不符合“常规”的做法受到了村民们的由衷好评。领导干部下来调研,身边围绕的是机关干部还是基层群众,决定着调研的效果。没有各级干部的陪同,直接来到农户当中,听方言、说农事、聊家常,谈笑间流露着真情,表达着真心,相互鼓励和交心。双方都没有顾虑,农民们遇到的大事小情都会直接说出来,不需要左顾右盼。

  在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村民们都牢牢记住了王三运真诚的微笑和朴实的话语。包再红说:“王书记第一次到村里来的时候,我们还在忙手中的活,半天才反应过来是省委书记来了。”

  在吃过晚饭后,王三运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村里的发展。“直到睡下的时候,我才回想刚才给书记说了不少的困难,还提了好多问题。可当时都没觉得。”村民包卯定说。

  在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刘伟平与村民们一聊起来就忘了时间,并且村民们越聊越爱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村民张继德说。直到夜深人静,在一片漆黑的村道上,大家才与省长依依告别,尽管看不见,但一切都在心里。

  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身份的界线,没有了刻意的客套,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自然拉近。对领导干部而言,这是思考问题、了解民情、谋划决策、培育感情的好环境。

  据省双联办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省进村入户开展双联工作的干部累计达到130多万人次,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干部累计达到75万多人次。

  通过双联行动,干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见到干部十分热情,有高兴的事情主动告诉干部,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干部。

  王三运说,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要在与群众接触的实际工作中深化感情、焕发激情,改进行风、端正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启示

  双联行动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带来许多启示。

  “到群众中去”,这个好传统不能丢。对于领导干部到村里开展双联,不少村民说,他们的父辈偶尔有过与“县官”生活在一起的经历,而现在省级干部直接到农民家里住上几天,不多见,也有些意外,但村民们很快从“意外”中变得习惯起来。

  领导干部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共破难题,这就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生动实践,就是新时期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就是我省立足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

  信任比黄金还宝贵。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越来越强,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诉求越来越多。但越是直面社会转型期的挑战,越是面临利益多元发展的考验,党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就越弥足珍贵。

  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搭建起了深入实际了解群众所需的平台和深入一线帮助群众解忧解难的载体,领导了解群众的要求更直接、解决群众的需求更全面,零障碍贴近群众服务、无距离增进与群众的信任。而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相信再大的矛盾都能化解,再难的疙瘩也能解开,再宽的鸿沟都能跨越。

  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决定着调研的质量,也决定着思考的质量。此次双联工作的对象全部是贫困县、贫困村和特困户。他们的脱贫致富,是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的重点,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领导干部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反复研究谋划村里的发展和共同富裕思路,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原标题:到群众中去——甘肃省领导干部开展双联工作综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