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人口政策协调共进

2012年10月28日15:19  今晚报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从人口学理论角度分析,人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也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只有掌握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找到人口发展和变动的根本动因。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表明,人口数量多并不一定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它至少是一个中性变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

   少子化与老龄化同步

   1980年,中国正式实行计划生育国策。30多年过去了,人口生育之河不停流动,人们的生育观念也逐渐改变。如今,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新的人口问题,影响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相比,中国提前跨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而作为少子化的另一面,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就在眼前。

   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超过10%和7%。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高达1/5以上,届时全世界每4位老人就有1位住在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老龄化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发生得更早也更严重。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对目前仍处于改革中的社会化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带来重大挑战。其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以及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其三,人口老龄化会使劳动适龄人口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造成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而青年劳动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劳动力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四,人口老龄化正在改变抚养人口和被抚养人口、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经济大国的人口政策

   面对这样的人口国情,要保持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的地位,把发展经济和提高人口质量统一起来,协调发展,需考虑制定更加全面的人口发展战略。

   首先,适时适当调整人口政策。从长远来看,保持人口零增长,维持人口的简单再生产,需要保证平均生育率不低于更替水平。

   其次,全方位、多渠道地快速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是今后继续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这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效益,争取时间,尽最大努力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

   其三,组织人口的国内、国际流动,加速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后备军,要加速人口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加大人口流动的规模,尽快改变城市人口比重落后于农村的现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也要善于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有条件的人出国经商、务工,施展才能;同时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广泛吸纳各国优秀人才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出力。

   其四,运用经济杠杆解决人口问题。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工具,也是贯彻我国人口政策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杠杆。

   其五,解决“三农”问题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广大农民是我国最重要、最基本的国情。“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涉及到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各项投入向“三农”倾斜。改革不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原标题:经济增长与人口政策协调共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