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改革迈入快车道

2012年10月28日15:19  今晚报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央各部门要加快将公务卡制度覆盖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快将公务卡制度覆盖到县乡,确保今年年底前将改革覆盖到所属各级基层预算单位。

   这意味着已经实施了5年的公务卡制度改革将迈入快车道。

   记者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西、安徽等地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公务卡扩面推广这一任务时间表的设定,显示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强力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规范各级预算单位公务支付行为的决心,有助于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提高财政支付的透明度。

   不过,一些专家也提醒,公务支出从现金结算到刷卡支付,只是结算方式的变化,未来要积极采取措施,谨防公务卡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弃卡不用”、“有卡不能用”、“虚支套现”等现象。此外,应进一步扩大公务卡强制结算涵盖的财政开支范围,多措并举才能真正遏制不正当的公务支出。

   公务卡改革成效显著

   作为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处的处长,李寒松使用公务卡已有4年多的时间,额度已经逐渐提升到8万元。“不管在省内或省外出差,都必须在指定的宾馆按照差旅费限额使用公务卡付账,是什么费用就是什么费用,是多少就是多少,时间、地点、金额等信息在账单上一目了然,用公务卡结算透明度较高。”谈及用卡心得,他这样告诉记者。

   “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行5年来,已经产生多重积极效应,最明显的就是消费公开透明,有利于规范公务支付行为。”采访中,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谈到,使用公务卡后,所有支付行为都会在银行账目上留下痕迹,资金流向、项目、数额等更加清晰,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公款吃喝浪费等不良现象,减少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控制不合理的公务经费支出;另一方面便于相关部门开展审计工作。

   减少现金流通,便利结算,方便出差报账和公务采购则是使用公务卡的另一大优点。

   采访中,江西省直单位的一位财务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去采购办公用品,结算招待费、会议费时,每次都要带大量现金,走在路上心里很不踏实,现在凭卡结算便利安全。

   同样感到方便的还有使用者。一名机关公务员就告诉记者,在推行公务卡后,出差回来后拿交易凭条和发票,直接到财务报账,凭卡结算方便省事。

   安徽省财政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省级预算单位共办理公务卡支付业务2万多笔,报销金额3302万多元;5~7月,全省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现金结算得到有效控制,预算单位累计提现较上年同比下降69.56%,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现金结算得到有效控制。

   正因为如此,《通知》要求,要全面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

   对此,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谈到,国家有关部门此次加快步伐扩大公务卡制度改革范围,可以大大减少用款单位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现金业务量,提高公务结算的效率,有利于监控预算单位财务支出,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监督,规范公务开支。

   山东省财政厅国库处调研员张建华则认为,推行公务卡改革,通过制度、机制和管理工具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强化财政监督,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既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可杜绝虚假发票抵账等问题的发生,提高政府支出的透明度,对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未来需谨防三种现象

   尽管效果明显,但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公务支出从现金结算到刷卡支付,只是结算方式的变化,未来公务卡扩面推广、应用管理需谨防三种现象。

   首先是“弃卡不用”的现象。

   一位中央驻鲁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单位的报销制度,财务人员不是将报销的钱直接打入公务卡,而是会把现金交给自己。“我还得跑到银行还款,或者用银行卡转账还款,耗费了个人时间,增加了转账费用,有时因为工作忙耽误还款,还影响了个人信用。”

   李寒松认为,随着公务卡的逐渐推广,这些问题有可能影响广大公职人员的用卡积极性,导致“弃卡不用”。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公务卡制度改革5年前就开始推行,但目前仍有一些预算单位裹足不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单位担心使用公务卡后,公务支出受到约束,一些不正规的开销难以报账。因此在推行公务卡后,如果监管不严,仍有可能出现弃卡不用,改用现金支付的现象。

   其次是“有卡不能用”的现象。

   据一些地方的公务员反映,有时因公到一些县(市、区)出差,特别是到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刷卡机具的覆盖面不高,有的宾馆、商店不能刷卡,只能付现金,导致即使有卡也不能使用。他们认为,如果这一问题不尽快加以解决,将会使公务卡强制推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要求,公务卡代理银行、中国银联要扩大销售点终端机具的布设范围,加大布设密度,增加机具数量,特别是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布设力度,为公务卡结算的普及创造完备的硬件条件。

   最后是“虚支套现”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按照强制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做法,报销的一般流程是:公务人员持公务卡先行刷卡支付公务支出,取得发票及刷卡凭证,再向单位申请报销,财务审核无误后予以报销。

   “实际上,公务卡结算只是做到‘刷卡支付有记录’,但不能监控支付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当前需要防止公务卡使用人与不法商户串通作假,‘虚支套现’的现象。”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德荃提醒。

   推广公务卡对于改变公务支出不透明的状况意义重大,但遏制不正当的公务支出,还需多措并举。专家们认为,要改变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适时扩大公务卡强制结算涵盖的财政开支的范围;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公开公务支出的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一些地方公务支出信息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关键信息没有披露,公众很难根据笼统的数据作出评判。”蒋洪最后谈到,预算公开不能为公开而公开,公开的目的是要让社会公众清楚了解公款的花销,从而对公务支出进行有效监督。

  (原标题:公务卡改革迈入快车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