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注重批判性思维值得借鉴

2012年10月29日01:59  重庆商报 微博

  昨日,多家媒体报道,27日发布的《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夏谷鸣分析了中美两国的高考内容后指出,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资料显示,SAT在最高难度等级的题目中,能力和语言的占比约为8∶1。高分考生必须具有真刀真枪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跟语言水平基本没有关系。换言之,如果中国学生认为,凭借参加SAT强化班,就能得到1800分以上的好成绩,那根本就是一个梦想。走过了80年的SAT,就是要选拔出那些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未来顶尖人才,正如杜克国际教育总经理吴雨浓所言,SAT“出题配方”轻易就将那些死学语言却缺少真正思维能力的学生筛出了美国名校的大门。

  这种注重批判性的教育思维,值得我们借鉴。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是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它已被普遍确立为世界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其基本原则主要有:敢于怀疑,“在亲自验明查实之前,请不要随便相信某种真理”;校验术语的定义;谨慎地从证据中得出结论;注意对研究证据的选择性解释等。换言之,批判性思维更注重质疑、自我求证、善于论证等,具有更多的学术独立性、思想独立性以及行为实验等。善于从标新立异中得到创造性成果,为未来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那些善于搞怪、善于探索、善于标新立异的孩子,往往会被认为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特征。最典型的就是哈佛大学的校徽,主体有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着,一本朝下盖着,意在告诉人们,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传播了真理的同时也传播了谬误。美国学者、科学家屡屡获得诺贝尔奖,与这种社会化的批判性思维关系密切。

  联系到我们的教育和评价制度,因为太强调分数和整齐划一,虽然在整体面貌上非常规范,但孩子的求异思维、批判个性,却被忽略和扼杀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文化,总是强调“听话”、标准答案,唯书唯上,服从老师、课本和权威,让孩子成为“思想哑巴”、“学术附庸”,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敢大胆说话、大声怀疑了。

  批判性能力明显不足,在SAT考试中,出现前述怪现状,也就很正常了。

  中国教育当然有诸多优点,比如知识点的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不过,在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当下,为让这种“优势”转化为更强大的创造力、竞争力,我们也应放开胸怀,多学习这种批判性思维。比如高考可以借鉴这种能力型考试模式,像SAT那样能注重能力为上,让“学霸”得不到高分,而让真正的“能者”得到高分。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及时弥补,中国教育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就会更加强大,更具国际竞争力。

  耿银平(河南 教师)

  (原标题:SAT注重批判性思维值得借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