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干得很苦但很快乐”

2012年10月29日02:09  北京晨报
“我干得很苦但很快乐”

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

  在同仁医院,有这样一位眼底病专家,他治愈了上万名濒临失明的眼底病患者,创新了多项眼部肿瘤治疗技术,为无数患者守护了人生的光明和希望。他淡泊名利,20多年坚守在临床一线,常常出普通门诊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看病。他就是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

  他给自己定目标

  对于贫困患者,魏文斌总是竭尽所能地帮他们节省每一分钱。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能用便宜的药就绝不用贵的,能吃药打针解决的就绝对不手术,能准确判断是视网膜脱落的就不让再做超声波检查。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患者等候住院时间不能超过两周,患者住院等候手术时间不能超过3天。

  有一年大年三十,来自深圳的视网膜脱落患者焦急地辗转了几家大医院,找不到手术的医生。到同仁医院后,魏文斌立即为他安排了手术,有人问他:“大年三十你还做手术呀?”他说:“过一个年,患者就要耽误7天,手术成功率就会降低,视力恢复会很困难。”

  一天晚上9点,和魏文斌一起出门诊的助手发了一条微博:“都这点儿了,魏主任还在出门诊呢。作为一名眼科人,我心疼我们的主任,但同时我也能体会到患者对他的等待和需要”。经过了解,那天魏文斌看了100多个病人。他的工作量不仅是在同仁医院,甚至在全国的眼底学科都是最大的。

  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体检的医生说,魏文斌40多岁的人,颈椎竟像是六七十岁的人。

  术后体悟患者之痛

  2008年11月,魏文斌作为香港福佑基金会的义工赴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灾情评估,不幸发生意外,腿部骨折。在治疗康复过程中,他亲身感受着患者内心对医生的期待和渴盼。体悟、思考、记录,从11月8日接受全麻手术,到12月16日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思考人生,魏文斌竟写下了2.6万余字的“疗伤日记”。

  术后的第一个早上,他发生了全麻后眼部并发症,右眼的角膜结膜上皮剥脱,眼睛睁不开而且磨痛得厉害。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他第一次尝到眼睛疼痛的滋味。那一刻他不仅体会到眼科病人的感觉,也体会到眼科病人那种焦虑,尤其是渴望医生解除病痛的心情。

  3个多月后,当他拄着拐杖重新坐到诊疗桌前的时候,他对病人有了新的理解,对手术和手术后的处理也有了新的认识。他在住院日志最后一篇这样写道:“虽然伤口时常还会痛,可是心里坦然了,知足了,觉得自己很富有,同样也明白此后的人生该如何走,走得心里踏实,走得心安!”

  “病人就是我的老师”

  魏文斌告诉记者,他来到同仁的第五年,老院长张晓楼教授去世了。张晓楼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眼科医学泰斗、优秀共产党员,是魏文斌心中的楷模,张院长曾经为了研究防治沙眼,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自己眼睛上接种病原体做试验。他生前留下遗嘱,身后把角膜捐献给刚刚建立的同仁眼库。“医院安排我为老院长取角膜。我向先生的遗体三鞠躬,满怀虔敬地取下他的角膜,帮助他实现最后的夙愿。这双角膜使两位年轻的盲人重见光明。这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终生难以忘怀。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自己的学识为眼病患者守住最后的光明!”

  魏文斌说他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生活贫困,大学期间曾得到朋友的资助,并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所以当他看到来自农村、来自贫困地区的患者,带着借来的钱千里迢迢找到同仁医院、找到他的时候,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有时候,来找他的病人手里捏着一张皱皱巴巴的小纸条,上边写着他的名字。那纸条已被多次展开又攥紧,并沾上了汗渍。纸条上寄托着病人的全部希望,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能让他们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

  “20多年寒来暑往,我要感谢我的病人,病人就是我的教材,病人就是我的老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技术。只要有患者,为他们服务,我就觉得生活充满着幸福。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源自我做一名好医生的梦想,虽然我干得很苦,但我很快乐。”魏文斌说。

  晨报记者 徐晶晶

  (原标题:“我干得很苦但很快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