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给榜单经济戴上“紧箍”了

2012年10月29日02:19  燕赵都市报

  □堂吉伟德

  昨天,第七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各位代表就高校排行进行了热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至少有10家机构先后发布过数十个大学排行榜。有业内人士称,部分高校存在花钱买名次的情况。(10月28日《武汉晚报》)

  大学排行的本意是宣传,也能起着榜样带动、激励后进的作用,其存在有着合理性。不过,物极必反,任何东西过度泛滥,就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以至于让人浑水摸鱼,形成误导。以复旦大学为例,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其排名竟然会有天壤之别,甚而从前3名一直滑落到前20名不等。如此排名,又有何诚信可言?

  从大的方面来说,大学排行榜跟诚信、市场、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引领社会风向的作用,教育机构如果依靠利益寻租或弄虚作假来换得名头,跟其宗旨和使命则背道而驰。而从小的方在来说,虚假的排行会损伤学生利益,甚至有欺诈之嫌。此前有媒体对1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3人填报志愿时将大学排行榜作了参考,占到了67%。

  近三十年,国内至少有10家机构先后发布过数十个大学排行榜,虽然这些排行榜制作单位都声称自己的最权威可信,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大学综合实力的分析,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意味着,现有的各种排行,其实都是各自为战、闭门造车,某些机构甚至是临时搭建台子。

  从富豪排行榜到行业公司的排行榜,排行榜之滥,早已是“一地鸡毛”为人诟病。现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排行榜:歌曲排行榜、手机排行榜、汽车排行榜……不久前,有心人曾上网搜索“排名榜”,竟发现有1470种之多,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及。排行榜如此大行其道,本质上还是利益作崇,以至于成为一种创收手段,美其名曰为“榜单经济”。

  排行是最基本的广告宣传,注水的榜单,在危害性上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现在还没有一项法律条款明文规定如何去处理以及杜绝此类现象,也没有一个法定授权的部门去履行监管职责。“排行榜”处于监管真空,作虚乱象等问题也就很难得到有效治理。以学校排行榜为例,其监管主体究竟是工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正是由于法律条文不够明确,才使得诸如“中华脊梁奖”之类的评选大行其道。

  在泛文化的泡沫中,日益无序的“排行榜”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不止于扰乱市场秩序,对其纵容将会加剧社会诚信缺失,造成道德滑坡和规则失范,甚至加重社会功利化倾向。因而,对于排行榜的规范,应当从制度设计入手,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规定进行有效约束,比如对其适用的法律条文进行明晰的界定,从商业欺诈、虚假宣传等多个方面给予明确;另一方面,应当对其监管明确相应的部门,让责归其所,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只有限定了发布的权限,规范了调查的内容、范围和结果,才能在规则的完善之下,充分结合市场需求,让排行榜走上一条良性可持续的道路。

  (原标题:是该给榜单经济戴上“紧箍”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