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最后的牧马人

2012年10月29日02:19  兰州晨报

  挥舞马鞭,驱赶着马群奔跑。牧马归来。牧马人的房间。为马儿分发燕麦干草。第一代牧马人仍坚守马场。引领马群到水源地饮水。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三千多年前,此地就已养马。自西汉起,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引进各种西域良驹,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遂成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

  1949年军马场被接管后,这里先后圈养军马十万多匹。至2001年9月10日,山丹军马场整体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企业向社会化企业的转变。

  身处祁连山中段的军马场自然环境条件很艰苦,因海拔平均在3千米左右,经常遭受雪灾、冰雹灾害且地震频繁。近十多年来,因为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全球气温上升,马场深受其害。现在马场因为生态威胁,加上缺乏地方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不能纳入地方区域发展范畴而日益趋于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来到马场的第一代牧马人,几十年来扎根马场,付出了他们毕生心血。如今,第二代牧马人依旧坚守在这片草场上,他们秉承了父辈们对牧马工作的热爱。

  军马场一场很多牧马人居住的房屋都是1994年盖的,房屋在几次地震后已显得很破旧,墙面上的裂痕有点触目惊心。记者在一户牧马人家中看到,屋子收拾得很干净,除了床和火炉,仅有的算是现代化家具的是一个19寸的电视机和一张写字台。一位二代牧马人告诉记者:“年轻人都不愿意呆在马场了,我们这些第二代牧马人的孩子们在外面上完学,都没再回来。”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幽幽的悲歌,依然旋律苍凉。站在山丹军马场的二场草原,北面是胭脂山,南面是祁连山,只不过,旋律中不再有对战争的恐惧,而是增添了对生态的无奈。

   本报记者 李桐叶 摄影报道

  (原标题:祁连山下,最后的牧马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