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土地上长出“红地根”

2012年10月29日05:19  燕赵晚报 微博
西柏坡,红土地上长出“红地根”

■老区百姓家的新居,有空调也有太阳能热水器。本报记者 郄磊 摄

  □本报记者 徐金奇 孙会芳 孟醒石

   在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十八大必将成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忆往昔,红色土地上用血肉筑起过一座座历史的丰碑;看今朝,老区人民奋勇前行,在发展中绽放精彩!

  在喜迎党的十八大日子里,本报今起推出“喜迎党的十八大 燕赵晚报老区行”大型系列报道,派出采访团队,践行“走转改”精神,探访老区峥嵘,记录深刻变化。我们将全方位回顾革命老区的光辉岁月,多角度报道老区人民的坚忍精神,立体式展现红色土地的巨大变迁,唤醒广大读者的红色记忆,鼓舞激励全市人民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各项事业建设中。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三大战役”震惊中外,土地会议夯实根基,七届二中全会描绘新中国蓝图,华北人民政府奠定共和国雏形,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步步坚实。如今,老区平山又出现了新的文化现象——红地根文化,以此品牌带领老区人民致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行车路线

  从石家庄市区出发,经西北二环路上西柏坡高速即可直达西柏坡,全程约80公里,时间在一小时之内,非常方便。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并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赴京赶考”。1988年5月,书法家将军黄镇为西柏坡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董必武夫妇救了他一命

  “要是没有董必武夫妇,就没有我了。”10月25日,记者见到西柏坡村民闫青海时,他正骑电动摩托车往家赶。今年67岁的老闫黑黑瘦瘦,眉毛浓密,双目有神,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老闫回忆,小时候家里很穷,身体也不好,一次生病很严重,又没钱医治,父亲下地回来发现他已奄奄一息,就把他放到村口磨盘上了,打算放弃。恰好董必武同志住在他家,这天董必武夫妇散步回来,董必武的夫人看到孩子还有气息,立刻送到西柏坡的医院,闫青海就这样得救了。

  最近这些年,老闫一直以开游船为业,原先有一条13.7米长的柴油船,从西柏坡码头到岗南运送游客,后来国家提高了环保要求,2002年老闫投资12.5万元,把旧船换成了汽油船,一次载客28人,加入了西柏坡运输公司,专业从事游客接运工作,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日子过得非常幸福。2009年,老闫花了20多万元,在旧房后面建起四合院,大大小小有近20间房,自家住不完,部分房间开起了家庭旅馆。记者参观时,院子里的花朵开得正盛,让整洁干净的小院更添生气。

  “红地根”在老区生根发芽

  2005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平山人张红德发现:以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展路线,似一条龙,像一条根。“这是一条英雄鲜血染红的根,一条老区大地滋养的根,一条先辈智慧铸就的根!”“红地根”文化由此而生。

  于是,张红德产生了用“红地根”这一文化创意来传承老区优秀文化的想法,并很快联系了几位好友,注册成立了西柏坡红地根文化研究会。其宗旨是用品牌带动老区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发展。几年来的发展,红地根品牌下的产品,已经发展为涉及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老粗布3大系列20多类产品,其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可观。

  红地根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商贸”的合作方式,建成了以小杂粮、干鲜果品、油料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订单收购,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产品被冠上“红地根”商标之后,便承载着红色革命文化,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他们研发特色纪念品,铸牢了旅游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旅游业的六大元素是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就要购买纪念品,可是目前纪念品单一,缺少特色却是多数旅游景区的硬伤。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国内旅游纪念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已成为制约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软肋。”张红德说。

  红地根公司把红色革命历史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在开发旅游纪念品时,遵循“就地取题材、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方针,开发出老粗布、山核桃工艺品等极具历史、乡土气息的旅游纪念品,既提高了销售收入,也为丰富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还开发文化产品,做大文化产业,传承和弘扬“红地根文化”,不断推出能宣传老区平山红色文化的歌曲、动漫、影视剧等文化产品。他们还谋划老粗布体验基地,丰富旅游内容,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在西柏坡纪念馆东行2.5公里红色盛典广场,有一座红地根文化创意展馆。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冠有“红地根”商标的平山县的土特产黑花生、核桃、大枣、香油、老粗布等,还有藁城宫灯、衡水内画等。有不少旅游团的车辆在此停靠,游客纷纷抢购。

  红色文化带动农民增收

  平山县丁西冶村村支书杜树堂介绍,他们村2006年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从2008年起,村民开始尝试种植黑花生,先种了二三十亩。第二年,在红地根公司的支持下,扩大到上百亩。今年不仅种了300亩黑花生,还种了200亩山药。杜树堂说,普通花生每斤卖3.5元,而富含硒的黑花生每斤卖7元,且产量比普通花生还高。今年该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党的惠农政策好,我们还要发展红薯粉条基地、核桃基地。”

  对此,西义羊村支书梁春梅也深有体会。他们村全是旱地,以前浇不上水靠天吃饭,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2008年他们种了700亩薄皮核桃。现在已进入收获期,红地根公司以高出市场价三五毛钱每斤的价格收购。以梁春梅家为例,她家承包了50多亩核桃林,去年纯收入2万元,今年估计能收入三四万元。今年冬天,在县水利局支持下,他们还将安装微灌设施,既能节约用水,还能节省人力、物力。“相信十八大之后,老百姓的日子更红火。”梁春梅如是说。

  老区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对现在的日子非常满足,希望十八大能制定更加惠民的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美好。”西柏坡村老支书闫民生的长女闫文翠经营着一家旅馆,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靠着党的好政策,靠着西柏坡红红火火的红色旅游,她家经营的旅馆也生意兴隆,日子过得非常红火。

  经营一家旅游饭店的史素格告诉记者,前些年,住宿一人一晚10元钱,这几年红色旅游红红火火,现在一个双人间一晚100元,红色旅游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据了解,西柏坡村有70多户人家,300多口人,90%以上都吃“红色旅游饭”,绝大部分家庭的日子过得比较富足。

  “一年能赚20来万,家里买了三辆汽车,日子过得挺知足。”闫文翠说,党的十八大马上就要召开了,她和全村300多口人都非常期盼,期盼着十八大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指引大家在致富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原标题:西柏坡,红土地上长出“红地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