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走进班组】8毫米的那端就是异国他乡

2012年10月29日05:59  工人日报

  双手紧握T型套筒扳手,双腿叉开,腰臂顺时针发力,将弹条扣件上的螺栓紧固在“栓位”上……一群身穿黄马褂、皮肤黝黑的铁路汉子在中越河口铁路大桥上检修。昆明铁路局开远工务段山腰线路工区职工经常来这座铁路大桥进行改道作业,在头一天的检查中,该处发现了设备隐患。

  一块刻着“中国”两字的界碑树立在大桥旁,铁路桥的另一端就是越南。

  桥下,湍急的南溪河翻波涌浪;桥上,百年的滇越铁路风华依存。

  这条1910年通车运营的滇越铁路从中国昆明通往越南海防,全长850公里,两条钢轨间的距离仅1米,所以又叫米轨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

  “我们的设备与越南的设备只有一轨缝的距离。”崔文吉,这个在昆河线工作近30年的工长告诉记者。一个标准的轨缝就是8毫米,而大桥的中线464公里444米处是中国管辖的最末端,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门线就矗立在窄窄的轨逢之间。

  山腰线路工区共有25名职工,担负着昆河线最末端近40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任务。这里地处亚热带,终年气候炎热,并且雨量充沛。

  暴雨和暴晒是山区铁路最难对付的两头“猛虎”。暴雨过多,容易使铁路旁的山体发生塌方、落石、倒树,甚至泥石流;而暴晒过头,铁路设备会急剧热胀,容易变形,同样威胁行车安全。

  上桥后,崔文吉立即安排职工进行线路检维修作业,“保菊华,你带俩人负责松紧螺栓;周玉勇,你带仨人拨钢轨;陆绍明,你负责塞木塞……”

  8名工人的身影在桥面上升腾的蒸汽中幻化。

  “这条已使用了100多年的铁路已远远超出设计使用年限,我们每月都要定期检维修两次以上。”崔文吉说,在工务职工的精心维修保养下,这条线路至今还保持着强盛的运输力,通过它,化肥、啤酒等物资顺利出口到越南,铁矿石、木材等丰富原材料又源源不断地运到国内。

  崔文吉告诉记者,国门工区气候恶劣,蚊虫肆虐,管内线路曲线多、半径小,坡度大,线路磨损严重,平均1人要管理1.5公里的线路。

  “当心,那是最后一个轨缝,跨过后就越出国界了!”崔文吉适时提醒。

  是啊,8毫米的那端就是异国他乡。

  (原标题:【走基层·走进班组】8毫米的那端就是异国他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