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须改革人民币发行体制

2012年10月29日05:59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

   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总计人民币25.771万亿元,高于8月末时的人民币25.640万亿元。

   美国QE3推出后,美元重归贬值通道,中国则有可能结束外汇占款负增长,重拾外汇占款上升通道。外汇占款上升,导致以外汇作抵押被动超发人民币的情形仍将持续,通胀隐患仍将加剧。著名金融学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必须调整以外汇作抵押被动发行基础货币的体制,应以国内金融资产替代美元作为发行人民币的抵押资产,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不存在操作问题,只待取得共识。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执行30年,持续的外贸顺差,为中国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从2002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从2000亿美元一直激增到今年9月末的3.29万亿美元。外汇占款造成人民币被动超发现象越来越受到国人关注,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增高。从新西兰演讲归来的宋鸿兵就此话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外汇占款发行人民币是主渠道

   记者:请问中国一直以来是依据什么发行货币的?货币发行多少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宋鸿兵:在红色根据地时代,货币发行制度是物资本位,即以物资为抵押发行边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决定人民币不与美元、卢布、金银挂钩,采取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以本国生产力为基准来发行货币,从根本上讲也是物资本位制。

   改革开放以来到1994年前,中国货币发行采用了四种抵押方式,分别是财政透支、再贷款、再贴现、外汇占款。

   1994年汇改以来,通过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的比重逐年上升,并成为基础货币投放最主要方式。近年来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即M0)约九成是外汇占款。

   记者:请您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用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是怎么回事?

   宋鸿兵:用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就是以美元为抵押发行或创造人民币。

   记者:为什么央行发行货币需要有抵押资产?

   宋鸿兵:形象地说,货币就是某种资产的一张收据,所以,央行发行人民币也必须要有抵押资产。

   记者:通过外汇占款发行人民币的弊病是什么?

   宋鸿兵:主要弊病是中国部分丧失了货币发行的自主权。以前央行发行人民币是与中国国内经济有关,现在则与美元有关。这就使得中国经济主导权受到影响,人民币的发行基准与美元的膨胀和收缩密切相关,人民币发行不再完全由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为了控制货币超发,央行被迫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限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通过发行央票的方式把过剩的钱收回。这实际上只是在延迟通胀的爆发。

   目前世界主要货币均是债务货币

   记者:能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货币发行制度?

   宋鸿兵:1971年前,全世界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1971年后,各国货币实际是与美国国债挂钩。因为各国货币的最终抵押资产是美国的国债。

   1999年自欧元启动以来,形成了与美元分庭抗礼的新货币体系。欧元的核心抵押资产是其成员国的国债和黄金。

   目前世界上主要货币背后的抵押资产都是国债。自外汇占款成为国内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后,人民币发行背后的主要抵押资产实际也是美元。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八成是美元,而美元背后的抵押资产是美国国债。

   债务货币具有天然贬值趋势

   记者:您认为债务货币具有天然贬值趋势,请解释一下原因?

   宋鸿兵:国债实际上是政府向债权人打的“白条”,而多数政府履行承诺欠缺诚信,因此,债务货币具有天然贬值倾向。也就是说,用国债作货币发行抵押资产,一定会导致货币贬值。以美元为例,1970年至今美元贬值了90%,也就是说1970年的1美元,到现在只相当于10美分。

   记者:以国债作抵押发行货币,货币发行规模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宋鸿兵:各国央行发行货币的衡量标准是通过本国通胀、失业率或经济增长目标综合考量的。

   记者:以国债作抵押发行货币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宋鸿兵:债务货币的一个基本矛盾是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与偿还国债的财政税收能力存在矛盾。欧债危机和美国国债的快速膨胀已经说明了债务货币存在的重大缺陷,比如美国财政支出中国债利息支出在逐年增加。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未来25年财政收支预测,到2021年,美国的财政收入约为4.96万亿美元,照此计算,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22%。

   美元现在只是流动中还未贬值,但美元的内在价值已经明显贬值了。

   记者: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目前的货币发行速度至少应当与名义GDP一致,您持什么看法?

   宋鸿兵:偿债还本付息能力不能大大超过财政税收能力,这是最后的底线。

   人民币比美元贬值潜能更大

   记者:美元超出美国的财税能力大量超发,但人民币的广义货币供应总量比美元还高,已成世界第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比美元贬值的潜能更大,您怎么看?

   宋鸿兵:中国货币供应量之所以比美国还高,原因是中国经济活动效率不高,货币流动速度比美国慢。在美国,货币一年内的周转速度为1.67,在中国,这一数值仅为0.6左右。也就是说,1美元在美国一年可以周转1.67次,1元人民币在中国一年只周转0.6次。

   一个社会货币总量多少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商品数量和质量是否有所增加。只有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了,才是社会财富真正意义的增长。当商品供应量大于货币供应量时,价格就下跌。上世纪九十年代买一台电脑需要1万元,技术进步导致产量大升,现在买一台电脑只需3000元。

   我认为,人民币比美元贬值潜能更大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对于国家经济而言,货币总量多与少无太大关系,货币中性理论就是这种观点。因为长期而言货币与商品会大致持平,但对老百姓而言,如果货币总量过大,就会导致货币持有人所能购买的商品减少,导致通胀。

   记者:不仅中国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发展经济,日韩均通过这条路发展起来,他们为什么没有碰到我们的问题?

   宋鸿兵:日韩出口导向战略主要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美元还是美金。1971年以后,美元才彻底与黄金脱钩。日韩用美元投资所产生的回报很高,很好地补贴了国内经济。现在中国出口换回的美元是债务美元,完全是另一个概念。如果我们用美元购买技术、专利、实物资产就不会亏,但如果都存了就亏了。

   切断用美元作抵押发行货币渠道

   记者:如果改成国内金融资产作抵押的人民币发行方式,有没有操作性?

   宋鸿兵:操作并不复杂,只需调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成立一个外汇平准基金,这个基金不仅可以平抑汇率,还可以发行特种公债,比如投资于农业、医疗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公债,并以此作为人民币发行抵押资产。央行把手中的美元卖给商业银行。这样改的目的就是切断央行用美元作抵押发行人民币的渠道。

   记者:这一系列操作均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不可自由流动条件下完成吗?

   宋鸿兵:当然可以。世界上只有中国仍坚持强制结售汇制度,主要是中国已养成习惯,认为外汇是个好东西,其实持有美元是有风险的。美联储推出QE3后,美元开始新一轮贬值。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和货币发行制度均到了需要修改的时候了。我上面提到货币发行改革思路,国内2003年已有学者提出。这样改是发展趋势,也是迟早要做的事情,只是现在还未形成统一认识。

   人民币国际化需三思

   记者:您认为还需要哪些改革才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宋鸿兵: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好处?利弊得失是什么?假设人民币发展成国际储备货币,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是为了到境外花钱更方便?我们最应当考虑清楚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后的潜在成本是什么。

   美元流向全世界,谁拿着美元,拿了多少?美联储可以清晰地掌握。美国现在制裁伊朗,伊朗一分钱也别想通过中国的银行体系结转。因为中国的银行绕不过国际货币清算体系。

   一旦人民币大量流出海外,钱究竟在谁手上,我们却无法掌握。一旦境外人民币远期交易市场的交易量足够大,那么中国外汇定价权就可能转移到海外。人民币的价格就可能大幅波动,中国的企业能否承受这样的波动?索罗斯搞垮泰铢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记者:您认为人民币有一天能成为储备货币吗?

   宋鸿兵:回首美元、英镑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至少需要具备这么几个条件,第一,该国应是贸易赤字国。即进口大于出口,这意味着大把工作机会让给别国。第二,该国具备全球执法能力,即谁欠了钱,要有能力要回来。其实质就是具备全球军事执法能力。日本、德国的货币为什么国际化了那么久也不成功,今天日元在储备货币中的比例很低,原因正在于此。第三,该国货币背后的信用是否持久。这个信用就是指该国的法律、政治制度等是否恒久不变,能给货币储备国带来持久信心。从上述条件来衡量,人民币理论上永远不可能成为储备货币。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相当于美元的再国际化,对美元的地位不会有任何影响。

   记者:据说您这次在新西兰梅西大学演讲时也提到过这个观点,您认为应当尝试着手建立亚元?

   宋鸿兵:对中国而言,尝试建立亚元比人民币国际化更加事半功倍。新西兰的学者对我这个观点很感兴趣。我认为欧元建立的最大功劳是建立了一个永久和平机制。欧债危机的解决只可能使欧洲更加一体化。现在亚洲领土纷争不断,如果一旦亚元建立,中日韩的利益也将因此深度捆绑在一起。同时,只有形成统一的亚洲大市场,才能够帮助中国完成经济结构转型。

   记者:中日韩利益深度捆绑具备条件吗?

   宋鸿兵:我认为亚洲国家的裂痕远远小于欧洲。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远远少于欧洲,而且亚洲国家有儒教学说传统,从来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亚洲的不和主要是外部势力挑拨。亚洲国家加在一起比欧美市场还大,亚洲不能整体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悲哀。如果外部没有干扰,中日韩整合的政治阻力也不会这么大。

  (原标题:中国须改革人民币发行体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