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新能源让曙光村村民生活富足

2012年10月29日09:39  北方新报 微博

  户户建蔬菜大棚 家家通能源沼气

  新产业 新能源 让曙光村村民生活富足

  虽然还有半个月左右就立冬了,地里大部分的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但金河镇曙光村的村民薛林林还催促着女儿到蔬菜大棚看看。春种秋收的规律在曙光村体现得并不明显,即使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村民们依旧兴致勃勃,用心呵护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一个棚收入近1.5万元,我家一共两个。再加上前些日子卖羊的2万元和种玉米的钱,一年的收入想想都高兴啊。”薛林林掰着手指头对记者说。

  由于已是中午时分,薛林林开始忙着做饭。据薛林林介绍,从前家里烧水、做饭都是用电,一个月的电费将近110元。自从村里的沼气站投入使用,同样烧水、做饭,一个月下来只花费60多元钱。“沼气的原料都是村里牲畜的粪便,既节省成本又保护了环境,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薛林林介绍道。

  谈到村子里最有特色的蔬菜大棚和沼气能源,担任近12年曙光村村党支部书记的高二忠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当初有建大棚的想法是因为我们参观了土左旗的后墙体蔬菜大棚,感觉这是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所以在2007年6月的时候开始建设。”高二忠表示,起初村子里建了100座大棚,每座大棚的成本是10万元,村民自身只需出资3000元,大棚就能归其所有,剩下的都由政府和村委会出资。

  曙光村的沼气能源是村里的又一大特色。300立方米的沼气罐所消耗的原料仅仅是1.5立方米,相当于四轮车一车的牛粪,被高二忠笑称“一四轮车牛粪一村不发愁”。“村里是2009年建立完毕的沼气站,现在已经实现了家家通沼气。”高二忠在带领记者参观沼气站时说。

  “从10年前居民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到现在年收入近万元,离不开曙光村村民的共同努力。”高二忠这样总结村里十年的变化。

  记者手记:

  走出原有模式,不断学习并开创新的思维模式是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曙光村正是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其他地区学习,才走出一条“大棚创收”的“曙光大道”。“农忙”和“农闲”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年四季如火如荼的“创收生产”。而沼气的使用更是让看似无用武之地的动物粪便得到了合理利用,让每一个村民受益。实习记者 张波

  (原标题:新产业新能源让曙光村村民生活富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大学生齐跳《江南style》致舞台坍塌(图)
  • 财经王石离婚传言盛传网络 新欢为甄嬛传演员
  • 科技苹果已屏蔽Siri涉黄信息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哪十位影响力最大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