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敦煌讯(首席记者董开炜)今年夏秋两季,敦煌月牙泉平均水深持续保持在1.5米左右,水位最深处达到2米,这一现象,为月牙泉10多年来罕见。然而,月牙泉水位的上升和持续稳定局面,并非敦煌地下水位和生态环境彻底改善,而主要是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的实施和上游地区今年夏秋降水量增加、敦煌党河区域性来水量增加的结果。要彻底治本,尚需正在实施的“引哈济党”工程。
数月1.5米水位10多年来罕见
10月,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管理处资料保护室主任王晓雷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到月牙泉检测水位。接连数日,月牙泉水面海拔都在1133.860米左右,即水深1.48米左右。回顾21世纪以来的月牙泉水位变化过程,月牙泉水位持续几个月保持相对稳定,让游人深感欣慰。据王晓雷介绍,今年以来,月牙泉的水位上涨形势很好,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水位持续稳定。今年8月14日,月牙泉水面海拔达到1133.940米,平均水深1.56米,最深处达到了2米,水域面积维持在12亩左右。这是10多年来月牙泉水位最高纪录,而且,月牙泉水位始终保持在1.5米左右,持续保持稳定的现象10多年来未有过。
两大原因促使月牙泉水位持稳
是什么原因促使月牙泉水位在今年出现数月稳定的局面呢?“主要是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取得效果,再就是今年上游河道来水量增加所致。”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管理处主任李新民分析认为。
据了解, 2007年3月,总投资3715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启动,该工程在保持月牙泉自然风景区原貌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回灌措施等隐蔽工程,在应急和治本过渡期内,保持和恢复月牙泉的水位。工程主要由供水工程、输水工程、水处理工程、渗水工程四大系统组成,通过党河干渠引水、输水,把处理后的水渗入月牙泉周边地下,局部抬高月牙泉周边地下水,继而通过自然渗漏补给到月牙泉。2008年,月牙泉出现“二泉相映”奇特景观,在月牙泉东侧的沙漠中,因地下水渗透而出现一片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小泉。当年3月30日,月牙泉水面海拔达到1133.425米,是7年来的最高水位。
王晓雷告诉记者,此后这几年,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发挥的效应十分明显,月牙泉周边的地下水得到补充。此外,今年夏秋,敦煌周边的肃北县、阿克塞境内降雨量大量增加,间歇性暴发的山洪和上游泄洪来水,使得敦煌母亲河——党河以及周边河流的区域性来水量大增,党河水库的下泄水量也大增。
记者从敦煌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1至9月,敦煌党河水库来水量达33006立方米,下泄34207立方米,这是敦煌市这几年少见的。
“引哈济党”是治本之术
“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虽然暂时补充了月牙泉周边的地下水,但是,这一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月牙泉的水源,根本措施是通过‘引哈济党’工程改善敦煌地区整体环境。”李新民说。
据了解,“引哈济党”工程即将发源于青海省野牛背山及夭果吐乌兰山脉的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敦煌境内的党河。今年6月,水利部专家审查组已对该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审查。“引哈济党”工程投用后,每年可从哈尔腾河向党河引水1.2亿立方米。届时,敦煌市将合理调配境内的所有水资源,经济发展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建设将各占1/3。
(原标题:10年罕见 月牙泉水位持续“高涨” 今年夏秋两季保持在1.5米左右,最深处达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