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自营中水遇成本难题

2012年11月12日05:19  京华时报

  北京洋房小区改造后的中水系统。本报记者陶冉摄

  近日,一民间机构调查北京市中水使用情况,指出大量由小区自主运营的中水设施闲置,中水管中流的是自来水,致使节约资源的目的并未达到。上周,记者在朝阳、海淀、昌平等地多个小区调查,发现中水供应问题普遍存在,导致此情况的主因是中水价格倒挂。对此,北京市节水办再生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依据实际情况,1元/吨的中水价格或将上涨。

  □调查

  >>光熙家园

  中水设施从未启用

  “这个是中水表,我们入住以来一直没有通中水,里面走的还是普通自来水,交的钱是4元/吨。”11月9日,家住朝阳区光熙家园小区三期的刘女士指着安装在厨房内的“中水”水表介绍。据了解,不仅入住不久的刘女士家没通中水,即使该小区早期入住的一期、二期共3000多户居民家中,中水设施目前也都在“睡大觉”。

  该小区物业公司一张姓负责人解释称,小区中水设施之所以建而未用,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小区一期、二期、三期共用一套中水系统,其中一期、二期共9栋楼3000多户居民,入住率约70%,而三期只有一栋楼,328家住户才入住了60多户,“现在一吨自来水是4元钱,一吨中水是1元钱,我们回收居民生活用水后再经中水设施进行净化加工,因设备、人员、电力损耗等成本,中水水价比自来水还要高,别说卖1元1吨了。”该负责人解释,“根据我们小区实际情况核算,入住率需达到95%,启用中水供应才能保本。”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朝阳区沿海赛洛城小区,该小区建筑总面积86万平方米,中水设备建好后,因中水所需的回水量不够未启用中水设施。

  >>碧森里

  供应8年中水断流

  再过几天,就是海淀区碧森里小区中水停掉一周年的日子,此前该小区已运营中水8年。望着家中曾经流淌过中水的管道,该小区业委会委员黄杨广的感觉是无奈,又很惋惜:“中水利用肯定是个大好事,对节约用水、环保、节省业主开支都有积极意义。”

  据了解,该小区业委会成立后停掉了中水有三个原因,一是中水反味儿,不少业主称家中利用中水冲厕臭味大;二是因为中水设施不停地坏,又不停地修,一旦中水停掉居民就不得不端盆接水冲厕所,特别麻烦;第三是维修中水管道等设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再加上小区回水量不够,物业公司不得不往中水里掺加自来水。“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后续支持跟不上,中水成了‘鸡肋’,最后无奈停掉了。”黄杨广称。

  尽管家中已将中水改为自来水,但该小区仍有不少业主谈及中水使用时感到怀念。“同样是冲厕所,一吨中水比一吨自来水可省3元钱,当然更重要的不是算经济账,应该看到用中水减少了排污,节约了水资源。”该小区业主高女士称,中水利用的前提是要干净、卫生、检查合格,“至于一吨中水多少钱,高点儿低点儿都无所谓。”

  “断供”代表的小区,如朝阳区易构空间小区,2010年6月1日,1吨1元的中水用了5年后改成1吨4元的自来水。原因一是居民认为中水质量差,二是物业认为供应中水价格倒挂。

  >>北京洋房

  收集雨水补足缺口

  北京洋房小区共696户居民,常住居民300多户,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自2007年4月该小区首批100户居民入住后,该小区就按照合同约定和开发商承诺,开始运营小区中水系统。5年多来,该小区中水系统不仅没有停掉,而且因收集雨水补足了回水量,中水浇灌小区绿地又节约了大量水费。

  “2010年之前,我们小区的中水运营也和其他小区一样,核算向居民供应中水是赔钱的。”该小区长城物业集团北京洋房管理处负责人王辉介绍,小区住户少,但绿化面积有4万平米,所以物业集团出资,在2009年对该小区既有的中水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小区内的雨、污分流,并对住户内的洗浴、洗菜及雨水水源等进行收集,通过小区中水系统处理后,送到住户家内用来冲洗马桶。“形成的污水则通过小区中水站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到市政管网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王辉算账称,“如果不改造,一年光绿化用水就得10多万元,而物业集团投资改造中水设施,将雨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起来进行再加工,也就是两三年便收回了成本。”

  昨天下午,记者在该小区了解到,多位业主对物业公司改造中水系统,以致目前中水供应稳定表示肯定和支持。

  □呼吁

  中水系统闲置严重

  前不久,一直致力于中水利用研究的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林岳同她带领的志愿者一起,以网络、电话、走访等形式,对北京市住宅小区中水利用情况作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形成《北京市住宅小区中水设施调研报告》,提交北京相关部门,呼吁小区中水利用走向良性发展。

  林岳在报告中指出,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水环境改善呼声日益强烈,而再生水已从补充水源上升为第二水源。1984年,北京开展建筑中水试点,2005年发展到400余个试点地,其中包括学校、宾馆等,住宅小区有百余个。然而,在2006年的一项调查中,113个拥有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中,只有53个还在使用中水。今年,常青藤研究所又抽取了34个住宅小区进行调研,其中确定在运行的只有两个。

  报告称,居民家庭用水比例一般是“四三二一”,也就是马桶用水占四成,洗衣机用水占三成,洗脸和洗澡用水占二成,厨房用水占一成,即在住宅小区采用中水冲厕后,居住区用水量将节省40%。报告对中水利用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各环节监管。

  该研究所也指出,北京还有一些小区使用的是市政中水,无需小区内部自循环。然而,一些市政中水厂也难以承担1元一吨的价格,其经营依赖政府补贴。

  □对话

  北京市节水办再生水管理处副科长高原:依据实际情况,看是否可以调整中水价格。

  四措施解决倒挂问题

  记者:为何诸多小区已建或新建的中水设施建而未用?

  高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中价格倒挂是主因:一是大量中水设施建设质量差,运营成本高,中水建设方为房产公司,房产公司为节约成本投入不够;二是价格倒挂,物业公司没有积极性,目前北京中水定价统一为每吨1元,但经相关职能部门研究,目前中水制水成本最低为每吨1.46元,高者每吨近6元。即便在设计、施工质量合格,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物业公司基本也亏本。制水成本高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小区入住率低,中水水源量低,而中水需求量高,由此物业公司不得不掺自来水;三是中水运营缺乏专业人员,目前都是由物业公司人员管理,再加上居民对中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因小区中水设施建设时,只按照“有”、“没有”去审批的,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所建设的中水设施标准低,这样中水运行中就出现了水有异味、管道等设施经常损坏等问题。同时,如果小区入住率低,回水量小,物业公司就需要掺自来水供应,中水处理的成本可达四五元,时间长了只能停用。

  记者:有人认为小区建了中水设施而不运营,是监管缺失?

  高原:自1987年至今,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中水设施管理规定,但由于相关审批部门对住宅小区中水设施设计方案的审核重视不够,加上节水部门对后期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仅靠职权关系难以协调。但是,我们要求中水供应首先必须合乎标准,也会要求物业公司履行中水供应合同。

  记者:怎样才能令小区中水设施做到良性运行?

  高原:中水利用是个大方向,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价格倒挂的问题。我想有以下几点:一是从小区最初审批时,就要严格中水设施建设的标准,按照标准建了,在后期运营中就不会出现水质差等问题;二是节水部门要能更多参与到对小区节水设施建设的验收及后期监管中来;三是物业公司要提高对中水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水平,用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当回水量不足的时候,能改造技术设施。比如,收集雨水补足水量处理缺口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四是对中水处理企业的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依据实际情况,看是否可以调整中水价格。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淑玲

  (原标题:小区自营中水遇成本难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中央委员候选人备选建议名单提交酝酿
  • 体育英超-哲科绝杀曼城2-1 切尔西1-1利物浦
  • 娱乐何韵诗出柜:很骄傲可以讲我是同志
  • 财经商务部:在华日资企业产品也是中国制造
  • 科技苹果支付2100万美元获时钟设计授权(图)
  • 博客实拍:赤峰市大雪纷飞 延庆雪后如画美景
  • 读书霸占兄妻:历史上宫闱丑闻最多的朝代
  • 教育光棍节向老师求婚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9岁女生孝德课上跪求爸爸原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