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说,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中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昨天在十八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结论。
他说,今年1到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岗位需求有所减少,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有所增加。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就这个这个话题发表他的看法和观点。
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上千万农民工返乡,到一些企业转型升级减员,再到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创下新高。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面临的就业问题像我们这么复杂。当然,也可以说,没有任何国家取得了我们这么大的成就。十年来,我们新增就业上亿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张车伟表示,目前我们国家各项指标基本上是稳定的,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阶段。
张车伟:从就业方面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形势是基本上稳定的,从就业的形势来看是好于经济的形势。经济减缓对就业的冲击开始显现,因为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变动相比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上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相对放缓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现在开始显现。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是不能和2008年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时候相比的,因为总体来看我们现在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而2008年遭受的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全国大约有2000多万的农民工返乡,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这种情况现在基本上没有出现。我们的各项指标基本上是稳定的,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阶段。
针对怎么缓解我们面临的就业压力,杨志明副部长提出了4点措施。包括:既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等。张车伟对这四点措施进行解读。
张车伟:从这四条内容来看,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过去都提的比较多,稍微有点不同的就是第一点,大力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鼓励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这条措施是适合我们现在经济形势变化的。现在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同地区面临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沿海地区,确实现在面临着向更高产业层次升级的问题,很多新兴产业要在这里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沿海地区虽然失去了优势,但是我们中西部地区还是需要大力发展。这条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杨志明副部长还说到,未来我们要走出一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 同步发展的就业新路。达到这个目标,政府和企业需要做哪些主要工作?哪些就业渠道应该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张车伟:我们国家现在确实到了一个量的扩张和质量提高并重的阶段,我们劳动供求关系的形势和国际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总体来看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就业质量还不太高。从衡量就业质量的一些指标来看,我们国家正规经济部门工作的人占整个就业比例现在只有50%左右,其他人的就业还停留在一种自谋职业的阶段,而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将近80%-90%,美国超过90%都是雇员化的水平。另外再看这些相对正规的就业,我们的就业的层次相对来讲比较低,大量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水平也比较低。今后我们一方面还要积极的扩大就业,同时我们就业质量的改善也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这就要靠转变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我们产业经济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和领域,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转移到创新型的、创造更加附加值的产业道路当中去,这是最根本的指标。
稳增长已经成为眼下最重要的任务。经济增长的目的无外乎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生活得幸福一些。人们之所以需要或者追求一个高增长,也是因为高增长能够带来高就业和高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是“稳增长”的关键在于“稳就业”?张车伟对此表示赞同。
张车伟:经济增长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先要给老百姓一个工作,只要有了工作,老百姓才会有收入。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不管GDP的数字多么高,最后落到实处的就应该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切切实实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业是当务之急。稳增长就是稳就业,就是稳定老百姓的收入,就是老让百姓过上最好的生活,能够从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的成果当中分享到自己的一份劳动。
(原标题:经济放缓对就业影响已显现 评:"稳增长"关键在于"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