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煜 报道
从11日中午至昨日下午5点,护鸟志愿者们对天津北大港水库中毒的东方白鹳进行了近20小时的巡护和救治工作,截至昨晚12时,已救治13只,发现13具尸体。而天津市林业局昨日13时30分发布消息称,共发现中毒东方白鹳32只。根据中毒白鹳的症状、尸体外观以及湿地现场发现的农药,志愿者初步判定这是一起投毒事件,最终结论还有待当地公安机关的权威鉴定。志愿者表示,由于北大港水库面积广大、湿地自然条件艰苦,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与志愿者一道建立 “海陆空”立体的巡护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东方白鹳等鸟类。
彻夜不眠巡护,救治13只
环保组织“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创始人赵亮是第一个在微博上发布东方白鹳中毒消息的志愿者。昨晚,他告诉记者,消息在网上传出后,立即有许多志愿者参与到白鹳的搜寻和救治中来。在11日晚间,许多志愿者一夜没合眼,有的在水库岸边整夜守护,有的在为第二天清早的下水搜救做各项准备。昨天清晨,天还没亮,志愿者们就开始了搜救。由于天气严寒水面结冰,冲锋舟无法深入水域,志愿者们就穿上皮裤衩,徒步在湿地中搜寻东方白鹳。经过一天的搜寻,共新发现10具白鹳尸体,目前总计发现13具。
赵亮说,参与救护行动的不仅有天津当地的爱鸟护鸟志愿者,还有从北京赶来的环保组织“自然大学”,而天津蓝天救助队也连夜派人为救护提供了冲锋舟等物资支持以及专业指导。另外,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当地林业、公安等部门也派人赶到现场处理此事,派出所安排了警车夜间巡护。
11日发现的13只存活的东方白鹳已转移到当地野生动物救助站。志愿者们每隔2小时就为它们注射一次解毒药品,目前已有12只表现出明显的好转迹象,最强壮的一只在昨天傍晚已经能够独立进食。
巡护条件艰苦,志愿者盼援助
在昨日上午的搜救中,志愿者在几只白鹳尸体的嘴中发现已经变紫的鱼类;而在下午,志愿者在湿地中发现了几艘不明归属的渔船,刚想靠近询问时,渔船迅速掉头离开,显得十分可疑。加上11日发现的农药,以及白鹳中毒的症状,这起事件目前是否可以定性为投毒?对此,赵亮和刘慧莉都表示,虽然初步推断如此,但最终的结论需要等去待当地公安机关的尸检结果出来后才能做出。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即使是尸体我们也无权随意处理,志愿者发现的每一具尸体都交给了公安机关。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尽快公布结果,尽快把毒鸟者绳之以法。 ”刘慧莉说。
据志愿者11日观察到的情况,目前仍然有二三十只东方白鹳,以及其他鸟类等待救援,志愿者已经做好了连续十几天开展巡护行动的准备。昨天晚上,从北京赶到天津救助白鹳的“自然大学”研究员刘慧莉告诉记者,现在志愿者们急需夜视望远镜以及俗称“泥里爬”的湿地摩托艇。她说,一般的探照灯在广大的水面上不起作用,只有夜视望远镜才能让志愿者在夜间有效巡护。并且,现在的搜救主要依靠志愿者徒步走下湿地,“寒风凛冽、冰水刺骨,志愿者们也受不了啊,所以需要专业的设备。 ”11日一整晚,她和其他志愿者们通宵未眠,而昨晚接受采访时,她还在不停地忙碌着处理志愿者发来的最新信息,和记者的通话不时因此中断。她说,志愿者们昨晚稍事休整,今早又将再次下水搜救。
志愿者:护鸟需“海陆空”联动
据国际鸟盟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的东方白鹳仅存2500-3000只,以目前中毒30余只计算,即中毒比例已达到了整个种群的百分之一。有网友悲愤地表示:“如果这次事件发生在人类身上,就等于7000万人中毒!”还有法律专业的网友列举出刑法、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等法条说明,非法猎捕、杀害四只以上东方白鹳即可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
北大港水库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水库,湿地面积147平方公里,水库湿地内每年迁徙繁殖的鸟类近100万只,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3种。刘慧莉说,今年冬天东方白鹳刚刚抵达北大港水库,第二天就遭到毒杀,可能是一种巧合,投毒者不一定是专门针对白鹳来的,可能是惯于捕鸟。赵亮也表示,自2008年以来,在北大港非法捕猎鸟类的情况就开始越发严重起来。“不法分子捕鸟的方式包括用捕鸟网、猎枪和投毒,投毒是最难防治的。 ”他说,捕鸟者在投毒时会控制剂量,让鸟类在中毒后的12小时内被麻痹而不会死亡,在抓走后再施以解药,接着就卖到野味餐厅去。“在北大港被非法贩卖成野味的主要是天鹅、鹤类等大型鸟类,一只天鹅卖到餐厅的售价可以高达8000元。 ”
赵亮说,近几年来,北大港水库附近的观鸟摄影爱好者、骑行爱好者们已经组成了一个护鸟志愿者联盟,平时就常开展清理捕鸟网等活动。而这次白鹳中毒事件发生后,“周边的企业、大学等人士也火线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约有100人次参加了救助。 ”他表示,由于地域广大,自然环境艰苦复杂,对鸟类的保护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大力给予支持。 “例如出动直升机参与救助,在岸边建观鸟塔等,必须‘海陆空’立体联动才能做好这件事。 ”
(原标题:已有13只东方白鹳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