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预期改变了什么

2012年11月14日01:59  燕赵都市报

  □徐 冰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那么,人们对于养老的预期又是什么样的?《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国家能够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

  这个结果并不令人奇怪。其实,这个调查让人感到有点意思的在于引用的一句专家的话:“养老预期已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说这话的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其主要意思是:进入不同类型的单位,不光现在待遇不同,退休后差距更大。这使得青年在职业规划上产生逐利动机,并一味求稳,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任何政策都有外部性,这是很普通的经济学常识。而且有时候的外部性,还挺出人意料。例如加大对汽车的保险,却使得丢失汽车的案例上升。因为人们会习惯性认为,反正保险足够多了,反而降低了对自己汽车的关心。这个例子对于公共政策的启示是,好心完全可能办坏事,只要导向是畸形的,注定导致更加出人意料的后果。

  之于养老,目前近乎一致的共识是非常不容乐观。也正是在这样的预期下,老龄化问题和社保问题,都成为整个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同时,人的逐利以及自保的本能,也天然地驱使人们追求于己更有利、更有价值的位置。既然在养老方面某些职业、某些单位显然是价值洼地,人们对于这些职业和单位趋之若鹜,也就很自然了。

  当然,张翼研究员所言反映的,表面看是养老预期派生的职业选择,实际凸显的却是一种目前社会的不公。即便我们认可不同职业、不同部门在养老上应存在差异,可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差异实在有点太大了。正常的结构本应是在普遍均等的情况下呈现差异,但目前普遍覆盖尚且存很大缺口,均等化就更是谈不上。尤其是,这样的明显差异,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由权力对资源的占有和划分所致。

  近一段时间,青年谋职求稳引起了一定争议,所谓的“编制崇拜”也屡被提及。这些看似不正常的“编制崇拜”,其实都隐含着再正常不过的背景。如果我们将整个社会看做一个市场,当各种人才都向少数几个职业集中,那肯定是这个市场做出了选择。关键问题在于,这个市场,究竟是一个自由议价的市场,还是一个受管制的市场;市场中的行业和职业,究竟是竞争性的,还是受“补贴”的。

  养老预期改变职业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不过就是一个供需问题,谋职求稳以及所谓的“编制崇拜”,真实地反映了价格机制产生的引导作用。这样的求职倾向,与道德无关,与社会机制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情况当然会最终影响到国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养老预期改变了职业选择,但促使选择改变的,一定是改变养老预期的因素。

  (原标题:养老预期改变了什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新一届政治局常委15日与记者见面
  • 体育NBA-詹皇38分热火胜火箭 禅师称湖人变卦
  • 娱乐央视王志安否认停职 曾为虐童者辩护
  • 财经王石婚变爆料者曝光 称是为大家高兴高兴
  • 科技京东证实完成新一轮融资 估值72.5亿美元
  • 博客黑龙江鹤岗暴雪(图) 揭秘日本剩女生活
  • 读书悄然隐身: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女叛徒
  • 教育为当北大硕士连考9年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男童在广州地铁车厢当众大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