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在北京之孙金汉 一个公民学者的跨界人生

2012年11月14日03:19  东方今报 微博

  从导弹工程兵到管理学大家;从新闻记者到高级培训师;从中央部委讲坛到文化管理策划,在京河南人孙金汉,以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为主线,游刃有余地穿越于军、政、商、学各界。并一直用他对这个社会的关切和一种源于内心的责任,演绎着他在生活中的跨界传奇。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

  通讯员 于宙 杨永/文

  记者 闫善良/图

  【人物档案】

  孙金汉(上图左):学者、中共党员。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朱集镇。现居北京,历任士兵、军官、新华社记者、高级企业培训师、国家机关公务员。军事管理指挥本科毕业,中国科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学历。中国行政管理协会会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研究员,国家高级(一级)企业培训师,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教研室案例教研组组长。著有《后管理时代》、《公民视点》等多部著作。

  ○欲事则实

  思想高度定境界

  地下无资源,地上无工厂的家乡,在游子孙金汉眼里,竟然蕴涵着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从十一假期开始,他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把自己的家乡策划成让投资者怦然心动的投资沃土。

  10月23日,在京河南人孙金汉拿出自己给家乡手绘的草图,给东方今报记者讲述了他的家乡未来的生态发展前景。

  孙金汉的老家是河南社旗县,那曾经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前段时间,围绕着社旗县的地标性建筑山陕会馆,北京一家知名策划公司,受社旗县有关部门委托,对赊店古镇旅游产业园区进行了综合策划,希望借山陕会馆和赊店古镇,打造中国商人的朝圣地。有关专家以及地方领导感到这种想法着眼点虽高,但方案的可行性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十一期间,孙金汉借回家乡探亲之机,对该策划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原有方案尽管紧扣文化大发展的时代热点,创意新颖,有新闻轰动效应,但仅有理念,缺乏产业基础支撑。”为此,他以《赊店古镇的名片》为题,起草了8000字的策划案。

  孙金汉认为,“地下无资源”、“地上无工业”,是社旗这个农业县的现状。但正因为无工业和矿产,加上地处盆地独特的小流域特点,成就了社旗县的生态优势和未来价值。因此其方案的核心就是“古镇文化搭台”、“农业产业唱戏”。立足于现有的10万亩有机农田,通过小流域治理改造,打造全国最大的有机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国家级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

  该思路一出,便得到了首都业界以及地方领导的高度评价。

  ○自由跨界 源于关切直达内心

  相对于那些经常曝光于媒体的策划“大腕”,出身军旅、栖身政府机关的孙金汉,虽有宽襟大略,却只是低调耕耘,默默跨越。

  1966年,孙金汉出生于社旗县朱集镇,1984年参军入伍,5年后就成为一名军队记者。军事指挥系出身、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他,不仅喜欢唱家乡的越调“诸葛亮收姜维”,而且,很早就显露出了“运筹帷幄”的才华。他研究军事指挥且广涉军事战略,他的“全负荷滚动训练法”、“战略导弹部队发展战略”等课题成果,如今已成为一些将军的决策方案。

  12年前,河南品牌烩面“红高粱”在北京王府井开店,正面挑战麦当劳,成为轰动中国的新闻事件。时任新华社记者的孙金汉,在品尝了来自家乡的烩面后,以一篇《谈谈红高粱的叫板》的文章,指出红高粱的创意和魄力值得赞赏,但“红高粱”找“麦当劳”的比拼,缺少挑战的前提,并直接就“红高粱”命运给出精准预言和战略分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改革开放初期,风光无限的南德集团,也是时任新华社记者的孙金汉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他研究这些新兴企业,更多的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思维成果。他说,在南德集团疯狂地进行资本运作和项目推广时,他曾关切地发出过预警,但经营者的理智,往往难以遏制自己的欲望,南德集团昙花一现,只能留下深度的遗憾。

  ○和谐 一个公民学者的管理哲学

  相对于为企业出谋划策,孙金汉似乎更偏爱学术。

  在发表新闻、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50多万字后,作为记者的孙金汉悄然转身,慢慢在管理学界犁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新路。

  2008年,其出版了《公民视点》,2009年,他又出版了《后管理时代》等专著。在这些专著中,孙金汉将触角深入到了管理学的根部,创立了属于他自己的管理哲学,其提出并建构的“和谐型组织”理论,也一举登上了管理理论的巅峰。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李冰称:孙金汉的《后管理时代》,“是领导者、决策者、管理者的案头书;是开启和谐人生、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金钥匙”。

  从此,孙金汉的身影,定格在中央党校的讲坛,并多次走进全国人大、中央国家机关、中国工商银行等多个干部培训讲台。

  真诚地奉马克思为千年伟人的孙金汉,因为他那份坚定执著和公民情愫,被圈内人士戏称为当代中国的公民学者——“金克思”。而公民学者的得来,不仅因为他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头衔的名片,更源自于他提出了新的劳动就业理论,设计出了揭示失业率根源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失业是社会资源失去平衡的结果”的论断,并预言“一天2小时工作制”是可以期待的。

  按照孙金汉的推断,个人减少了劳动时间,就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去休闲、购物、加入到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自然也会快速发展起来。

  ■ 对话孙金汉

  一流学者也要做标准

  东方今报: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您怎么能在多个领域都取得建树?

  孙金汉:下面千条线,上面一根针!无论军队、企业、社会团体还是政府机构,都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组织管理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就是对人的认识和把握,我研究的主线是人及其组织。这个领域艰巨而充满乐趣,在对老子、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等诸多先贤大哲精辟思想的领悟、学习中,我发现了一个可以称作支点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本质和人性的特点,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支撑起地球的支点。

  东方今报:失业问题是各国政府都头疼的问题,你为什么认为就业根本不是问题?

  孙金汉:我们当今的社会财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裕,社会生产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科技的进步,本来是社会集体的进步,但是却“异化”为以一部分人丧失工作岗位为代价,以另一部分人无限度积累财富为目的的社会制度,这是一种病态。

  失业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工人的工作岗位被新型设备代替后,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工人应该和资本方共享。问题是,资本家们要维持奢华生活和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 ,社会主义的企业经理们要用科技进步带来的效率和效益来弥补管理中的粗放和漏洞,所以都不愿意和工人共享发展的成果。

  解决这些不平衡的问题,要从对以人为本的认识和理解开始,最基本的: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概念范畴、适用对象、应用范围,还要明白究竟以人的什么为本?对实践的要求是什么?

  我的新著作《科学的以人为本》已经放在出版社编辑的案头,本书的出炉,最有价值的是使以人为本理念,真正成为判断社会运行的、可操作性的基本价值标准。我们常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其实,一流的学者也是要做标准的。

  ■ 线索征集

  欢迎读者提供在京河南人新闻报道线索。

  记者奚春山手机:

  13203886932

  邮箱:abc-7286@163.com

  特约通讯员于宙手机:

  13581995826

  邮箱:hnzjbsgc@126.com

  联动媒体:

  河南卫视《知根知底》栏目

  每周六21:15播出

  ■ 点评

  从田间地头的农家子,到登上中央党校的讲坛,在京河南人孙金汉不畏艰难,化劣势为优势的跨界人生,跨越了人生的艰难坎坷,跨出了河南人的精气神。

  点评人:

  刘金山: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郑国锋】【打印】【顶部】【关闭】

  

  (原标题:河南人在北京之孙金汉 一个公民学者的跨界人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新一届政治局常委15日与记者见面
  • 体育NBA-詹皇38分热火胜火箭 禅师称湖人变卦
  • 娱乐央视王志安否认停职 曾为虐童者辩护
  • 财经王石婚变爆料者曝光 称是为大家高兴高兴
  • 科技京东证实完成新一轮融资 估值72.5亿美元
  • 博客黑龙江鹤岗暴雪(图) 揭秘日本剩女生活
  • 读书悄然隐身: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女叛徒
  • 教育为当北大硕士连考9年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男童在广州地铁车厢当众大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