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综改涌大潮

2012年11月14日05:28  山西新闻网

  开栏语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转型综改赫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山西转型综改立足煤炭、先行先试,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引起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11月13日,《人民日报》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专刊特别推出山西篇,集中报道了山西全省及各市转型综改的生动实践、可喜进展和可贵经验。另外,还分别在同日4版和15版对太原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和大同立足文化绿色崛起进行了报道。

  为及时反映中央媒体对山西的关注,今起,本报开设“中央媒体关注山西”专栏,首篇转载11月13日《人民日报》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专刊——山西篇的主打文章 “山西:转型综改涌大潮”一文,敬请垂注。

  综改大潮连天涌,三晋凯歌动地来。

  2010年,对于谋求摆脱煤炭资源依赖、勇闯转型新路的山西省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底,国务院批准山西省成为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

  山西,煤炭资源大省的转型综改赫然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时间,山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

  “只要法律、政策没有明文禁止,都可以大胆尝试。”省委书记袁纯清吹响转型综改、先行先试的号角。

  近两年来,三晋儿女不等不靠、先行先试,争分夺秒、抢抓机遇,一大批转型综改的阶段性成果引人瞩目,一幅幅壮美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今年9月,一个让3400万三晋父老翘首期盼的喜讯再次传来:国务院8月正式批复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这标志着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面对国务院批复中提到的 “为全国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山西将交上怎样一份答卷?

  摆脱 “资源诅咒”,寻求新起点

  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我国第一个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意味着山西已赫然站在改革创新的更大舞台和更新起点上。为了这一刻,山西人民与三晋大地付出了太多的牺牲,经历了太久的等待。

  共和国不会忘记,63年来,“乌金墨玉”之乡山西,累计生产原煤130亿吨,其中90多亿吨外调出省支援全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山西的经济史也因高度依赖煤炭而充满苦涩和无奈。

  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使山西逐步陷入“资源诅咒”。在资源红利的诱导下,资源型产业过度扩张,就像“抽水机”一样吸纳了大量要素向资源型产业汇聚,造成了对其它产业巨大的“挤出效应”,产生了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突出、安全事故多发、民生改善滞后、创新动力不足、市场风险巨大等一系列矛盾与问题。

  山西每挖1吨煤损失2.48吨水资源,每年破坏水资源10亿立方米,采煤对山西水资源的破坏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煤炭采空区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60%以上。

  2005年—2007年,平均每年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155起、死亡376人。

  2009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2.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省GDP增速降为全国倒数第一。

  如何摆脱“资源诅咒”,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成为山西必须全力破解的最大难题。

  省委省政府深切认识到,不转型,没有出路;不跨越,差距越来越大,果断作出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

  “转型综改试验区既是改革机遇,又是发展机遇,更是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总体方案》的获批,使山西综改争取到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袁纯清的话高屋建瓴。

  今天,山西转型综改的方向更加明确,破解资源型经济深层次矛盾的路径更加清晰,改革创新的动力更加强劲。全省干部群众已跃上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新起点,精神大振、奋勇争先,三晋大地转型综改的热潮正动地而来。

  勇于先行先试,践行新使命

  “《总体方案》既深入研究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从实际出发进行开创探索,科学规划了到2020年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的整体思路,具备前瞻性、操作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省长王君明幽洞微、认识深刻。

  展读“方案”,一幅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的壮美图景跃然于眼前。其中,力争通过20—30年的努力,使综合配套改革效应持续显现,基本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近、中期目标宏伟动人;总体要求、转型主要任务、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工作保障措施清晰明朗。

  以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为基本路径,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提高煤炭资源开采回采率、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等措施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修复为主要抓手,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快生态治理修复和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来全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以城乡统筹为基本方略,协调推进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山西城乡协调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积极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来促进民生改善和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总体方案》10个方面体制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回应了山西面临的难题,给出了“怎么转”的良方。

  创新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金融创新和改革,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改革创新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大开放力度。

  没有先行先试这一灵魂,就没有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

  体制活,则全盘活;机制优,则发展快。

  近两年来,山西“抓住最关键最主要的、抓紧能率先动起来的”工作周密部署,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先行先试。

  通过突出抓好产业转型这个核心、企业发展这个主体、园区建设这个载体、项目落地这个关键,部署开展了 “一市两县”(每市一个省级试点县、一个市级试点县)、“一市两园”(每市一个产业转型园、一个科技创新园)、“一县一企”(每县一个循环经济企业)等先行试点工作。一批先行先试试点已率先铺开,重大标杆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初见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提出了10条优惠政策,确定了第一批20个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总投资3060亿元。

  一年多来,全省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山西模式”已见雏形。

  瞄准科学发展,开创新局面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近两年,山西全省上下以创新谋改革、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求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转型综改起步之年硕果累累。

  全省煤炭产业素质脱胎换骨,矿井总数由2600座整合为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个减少到130个,彻底结束 “小煤窑”时代,步入现代化大矿时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85,连续两年多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工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

  民生全面改善,通过实施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8%和18.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都走在全国前列。

  各市、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转型综改创新实践,亮点频现:太原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大见成效,重现蓝天白云,三一科技城建设火热推进、太重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太钢不锈钢冷轧光亮板生产线代表不锈钢产业的世界最高水平,新兴产业替代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同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式、板块式发展,“一轴双城”建设日新月异、大气靓丽;阳泉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正向“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目标全速迈进;长治上党城镇群建设如火如荼,专家团队引领转型好戏连台,新型产业高点起步,现代农业异军突起;晋城以大开放力促快转型,依托山西、融入中原、对接上海风生水起、硕果累累;朔州东部新区“四化一体”建设局面一新,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蓬勃崛起;晋中超轻型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生产、田森中央厨房加工配送等转型项目遍地开花;忻州原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大批转型项目落地生根,忻府区垃圾发电、东方家园物流中等项目建设虎跃龙腾;临汾“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热火朝天、新产业蓬勃兴起;运城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科技、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吕梁无人机产业基地、中国汾酒城等转型项目建设起点高、规模大、速度快。

  去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237.6亿元,人均GDP达4796美元;全省非煤产业投资20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新兴产业投资914亿元,增长49.9%;综合能耗大幅下降,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9.68%,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

  今年前9个月,全省生产总值达到近8713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到近2119亿元,同比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48万元和5288元,分别增长13.1%和16.8%。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历史将作证,山西人民必将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全国率先趟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转型之路。

  本报记者刘亮明 冀业 周亚军

  (原标题:山西:转型综改涌大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新一届政治局常委15日与记者见面
  • 体育NBA全明星票选名单出炉:热火5将 火箭4人
  • 娱乐央视王志安否认停职 曾为虐童者辩护
  • 财经企业称又被美国坑:高价购大豆后价格骤降
  • 科技京东证实完成新一轮融资 估值72.5亿美元
  • 博客黑龙江鹤岗暴雪(图) 揭秘日本剩女生活
  • 读书悄然隐身: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女叛徒
  • 教育为当北大硕士连考9年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男童在广州地铁车厢当众大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