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蛛网理论”看蔬菜滞销

2012年11月14日06:39  东方早报

  任寿根

  近日,多个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蔬菜跌价滞销的情形。在河北省玉田县,大白菜价格已降至1斤6分钱,却还出现滞销;在山东,大白菜、芹菜、萝卜、莴笋价格均低至一斤几分钱,仍无人问津;山东德州不少地方的芹菜由于价格太低而无人采摘,田间地头一片冷清。

  政府一直对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的生产予以极大关注,对农产品生产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免去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交易税等。蔬菜价格过低且滞销,会严重影响到菜农的积极性。那么如今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白菜按分卖依然无人问津,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与蔬菜生产受“蛛网”约束有关。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蛛网理论”,主要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分析。该理论认为,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相互作用导致两者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按蛛网理论的解释,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蛛网是典型的“发散型蛛网”,即本期农产品生产量由前期农产品价格决定,而且,由于白菜等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导致农产品生产波动加剧。

  2012年中国北方地区白菜等农产品价格大跌,明显与“蛛网”密切相关。受通胀预期影响以及前一年农产品价格较高(乃至于大城市一些蔬菜的价格甚至超过猪肉价格)这种局面的作用,菜农加大蔬菜生产量,而在居民蔬菜需求弹性低这一特征未改变的情况下,今年蔬菜供给过剩,于是价格大跌。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2012年9月1日相比,11月1日监测的21种蔬菜全国日平均价格降幅已超过10.0%;分品种看,近八成蔬菜价格下降,其中,大白菜、菠菜、油菜、生菜的降幅居前,均在30.0%-45.0%之间。而且,部分蔬菜价格早已低于2011年同期。

  其次与蔬菜流通效率不高密切相关。效率不高的具体表现包括蔬菜流通渠道缺乏、渠道不畅、蔬菜生产地域分布不均匀等。一边是农民手中的白菜跌到按分卖都卖不出去,另一边是大城市居民依然没有感受到蔬菜价很便宜。蔬菜从农民手里经过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社区农贸市场等环节,经摊入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等费用,其最终销售价格已经涨了数倍乃至于数十倍。

  再次与蔬菜深加工缺乏密切相关。居民除日常食用新鲜蔬菜外,还会食用经深加工的蔬菜,如腌制蔬菜等。我国在蔬菜深加工方面还比较缺乏,如果在蔬菜大量“盈余”时,能够对蔬菜进行科学深加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蔬菜生产“病症”。

  毫无疑问,蔬菜价格暴跌会严重影响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在“蛛网”作用的约束下,当期超低的蔬菜价格必然影响到来年蔬菜的产量,菜农在下一期必然削减蔬菜生产量。这又会对后一期蔬菜价格形成上涨压力。

  针对蔬菜生产的“蛛网”特性,一方面应继续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作用,提高蔬菜的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蔬菜收储量,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蔬菜运输效率。

  (作者系经济学教授)

  (原标题:从“蛛网理论”看蔬菜滞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新一届政治局常委15日与记者见面
  • 体育NBA全明星票选名单出炉:热火5将 火箭4人
  • 娱乐央视王志安否认停职 曾为虐童者辩护
  • 财经油价下调窗口今日开启 明晨或下调
  • 科技京东证实完成新一轮融资 估值72.5亿美元
  • 博客黑龙江鹤岗暴雪(图) 揭秘日本剩女生活
  • 读书悄然隐身: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女叛徒
  • 教育为当北大硕士连考9年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男童在广州地铁车厢当众大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