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件米勒作品成“第一主打”

2012年11月14日14:20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詹皓 报道

  这几天,中华艺术宫的0米层展厅正在紧张布展,87幅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法国油画已经进入展厅,它们将于11月16日亮相 《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这批完成于150多年前的作品为何被选中成为中华艺术宫试开馆的第一个海外艺术展?它对于当今的中国观众,有什么现实意义?哪些画最值得观众留意?本报记者为您一一打探。

  ■看点一

  为何是自然主义而不是印象派来中国

  法国奥赛美术馆和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被誉为 “法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是全世界游客来到巴黎时的必游之地。提起奥赛,许多人会想到印象派,的确,奥赛美术馆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重要画作最多的地方,被称为 “印象主义画家的殿堂”。同时,法国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作品也是奥赛的收藏重点之一。奥赛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提醒世人关注其收藏的自然主义作品,用奥赛博物馆主席居伊·科热瓦尔先生的话来说,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一起构成了理解1848年至1914年间法国绘画的重要关键。

  科热瓦尔先生表示,这个时期,发生了欧洲工业革命,历史加速前进,既振奋人心又令人不安。卫生保健学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步,大大改善了大众健康状况,技术的进步虽然让人们有闲暇享受人生,也提高了生活水平,却也使人类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带来反常的压力。人们一方面将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归功于机器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却哀叹农民、工人的工作条件艰苦卓绝,痛惜工业化令我们不得不牺牲一些风景,社会骚动也加深了人们对动荡的恐惧。为回应两极分化的倾向,艺术家们探索不同的途径积极创新,迎接摄影等新技术进步对绘画发起的挑战。奥赛选取的这87件作品中描绘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劳作,无一不是鲜活的证明,证明了19世纪法国的辉煌荣耀和贫困苦难。

  法方表示,这一展览有着巨大的学术意义,可让世人有机会打量法国自然主义的整体,回味它的时代特征,意识到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事实上,有些来沪的作品此前还从未离开过奥赛的库房。在中华艺术宫展完后,将回到奥赛继续展出,因此,中国观众眼福好,比法国人还要早一年领略到。中方策展人李凝表示,与奥赛的展厅相比,中华艺术宫在灯光上更胜一筹,展厅的参观路线、展板的颜色之类细节也都按照奥赛的环境来布置。

  ■看点二

  和1978年“法国农村风景画展”有何不同

  1978年在上海工业展览馆 (今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法国农村风景画”展览,是1949年以来在中国内地举办的第一个大型西方艺术展,引起巨大轰动。而本次来沪的展品中,也有罗尔《挤牛奶的农妇》、勒帕热的《干草》和莱尔米特《收割者的酬劳》等几件是1978年时就来过中国的,两个时间跨度达30多年的展览,在时代背景、学术意义等各种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别。

  当年办 “法国农村风景画展”时,国门刚刚开启,人们此前还没机会领略欧洲绘画,国外画册都不太容易找到,出国看原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奢望。画展在当时还有一定的外交意图,挑选的作品也比较多出现农民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尽管如此,当年画展上还是人潮汹涌,许多艺术青年都是在那次展览上得到巨大启蒙,虽然当时来的并非世界美术史上的杰作,但许多艺术青年的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作激情,却被写入中国当代美术史。

  而今,国内高水平的画展一个接一个,世界艺术经典隔不多久就会造访申城,人们去法国看经典原作的机会也稀松平常,视野早就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观众变得口味有点挑剔,文化娱乐生活极大丰富,也让人们的兴奋神经变得比较麻木,同时,中国艺术家的进步也让世界感到震惊,中国现当代艺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弘扬。

  这次的奥赛展更有学术价值,人们可以整体领略法国自然主义绘画的兴起背景、艺术特点、创作手法、代表画家等,与中国近百年来的写实主义理念和各类写实作品进行比较,与朋友在名画前交流观感。

  ■看点三

  中国文化为何特别待见自然主义

  此次奥赛展的中方策展人李凝表示,1978年“法国农村风景画展”以及之后的国际性展览,为中国内地带来全新的风气,也促进了中国艺术创作群体的自省。 30多年来,无论是版画复兴、“伤痕美术”、“乡土主义”、“新古典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等画派、风格的产生,都带有中国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和情感诉求的“新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美术长期以来就在中国有着牢固的根基。徐悲鸿等中国第一代留洋学艺术的留学生带回的就是自然主义倡导的写实绘画,结合中国的社会背景,写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因中国社会的需要而被赋予强烈的时代精神,而后成为艺术主流。改革开放之际,自然主义被较早地引入中国,直接影响了那一代艺术青年,罗中立、陈逸飞等集体受到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启蒙,其创作理念也一直占据主流审美意识,导致了中国人的审美水平长期徘徊在写实主义领域。

  看奥赛展,多半还需要思考写实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命题,思考我们的文化为何特别待见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美术,它为何适合中国国情和大众的审美情趣?

  ■看点四

  法国风景画双前锋——米勒、库尔贝

  19世纪法国风景画从根植于传统的小流派而成为艺术发展的主阵地,米勒和库尔贝是其中的两位重要前锋。

  米勒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才气,受到老师的鼓励立志学习绘画,但由于生活艰难,米勒不得不画一些香艳绘画出售,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时刻希望能描绘法国农民淳朴而勤劳的形象。

  1848年,他画了一幅《簸谷者》(此次来沪展出),卖了500法郎,他用这笔钱到神往已久的巴比松去定居。他和妻子在森林边缘一个农屋里带着孩子们一起生活,匮乏的生活并没有让米勒消沉,他一边创作,一边靠干农活维持生计。他在巴比松待了27年,这27年,也是米勒创作最为丰富的阶段,大量的名作都完成于这个时候。米勒能使用娴熟的技巧把思想主题和美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热情来描绘农民、原野、田间地头,他笔下的农民和田园生活真实自然,同时被艺术赋予了娴静庄重的格调,透露出人文主义的光辉——这些终年耕作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土地的主人。

  本次展览,米勒是“第一主打”,将通过一个单独的单元,陈列米勒的9件作品。

  库尔贝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葡萄园主家庭,但他立志做一名画家,他投身于法国社会的革命运动。库尔贝曾自称为 “法国最自豪和傲慢的人”,31岁时,他在巴黎沙龙引起震动,他的画大胆打破了传统的主次构图,画面中没有一个最高权威作为主角,每个普通人的情感都得到真实平等的展现,这在当时的巴黎画坛引起争议,因为他那种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传统历史画的做法截然不同,甚至有批评家认为库尔贝“是在故意追求丑陋”。库尔贝的作品忠实于描绘对象,哪怕是对象的缺点,也毫不回避。

  本次展出的名作《泉水》中,库尔贝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库尔贝曾嘲讽古典主义为“装腔作势”,称浪漫主义为“无病呻吟”,法国评论家认为:“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 ”库尔贝被视为现代主义历史上的先锋。库尔贝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也对中国几代艺术青年发生巨大影响。本次奥赛展,通过库尔贝的风景、静物、群像、肖像、人体等6件作品,展现出他内心的变化和艺术的巅峰。

  虽然米勒、库尔贝以不同方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种种焦虑与不满,但他们所开创的绘画理念与技巧却对现代绘画,乃至当代先锋艺术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梵高一直喜爱仰慕米勒的作品,马奈作品中色块的处理和库尔贝一脉相承,而反叛、批判、革新的精神也为前卫艺术指明了道路。

  直面自然、表现自我,贴近大众,走近生活,米勒、库尔贝等19世纪法国画家所作出艺术探索为他们在美术史上赢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作品推介

  最具有眼球效应的作品

  居斯塔夫·库尔贝《鳟鱼》

  《鳟鱼》表现一条鱼被抓获后濒临断气的情景,可以诠释为库尔贝在1873年的一幅政治自画像。四年之后,画家也在流放地瑞士溘然长逝。他身后名声大振,在自然主义画家中受到热烈追捧。

  亨利·若弗鲁瓦《医院探病日》

  这是19世纪末最受欢迎和被复制最频繁的画作之一。它的荣耀之旅开始于1889年的沙龙,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若弗鲁瓦当时已经是为儿童和地位低微者创作的画家,他画中病痛的场景让人感同身受,而公立医疗机构善行义举的形象又有抚慰人心的作用。画中有一个工人前往医院探望生病卧床的儿子,却不敢叫醒他,这场面让我们不禁要为这位忧心忡忡的父亲掬一把泪,同时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米勒《拾穗者》

  米勒在巴黎成名10年后,他的《拾穗者》又一次大获成功,堪称表现无产阶级农民题材的巅峰之作。这幅画的构图将近景中的三个农妇和远景中的农民形成微妙对比,这三个农妇不得不在收割后留下来的碎屑中寻找麦穗,而在背景中的农民身旁却堆起高高的谷垛,象征着后者获得丰收。暮色渐近,三个农妇弯腰驼背,趁着最后一丝光线捡拾麦穗,说明她们的困苦处境。压弯了腰的形象赋予了她们威严和庄重。

  米勒《牧羊女和她的羊群》

  米勒的这幅著名作品在1864年的沙龙上广受好评,被选中在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展出。画中人物兼具童年的纯真和少年的懵懂,焕发出诗意和近似于神秘的静谧气息,让人联想起米勒《晚祷》的氛围。少女衣着简朴,专心于编织,凸显于一片单调的平原背景之上,在金色光线衬托下的牲畜毛发栩栩如生。米勒再次成功地把田园之梦和他所处时代盛行的写实主义风格结合在了一起。

  居斯塔夫·库尔贝《泉水》

  库尔贝将创作的这幅泉水旁的浴女像和继承于古希腊雕像的艺术人体审美标准大相径庭。库尔贝刻意强调身体和皮肤的缺点,一方面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也巨细靡遗地让同时代女人的平庸丑陋之处流传后世。背景中是典型的库尔贝故乡的风光,他将这一景色和女人的身体联系起来,体现了画家的敏感和幽默,以及质疑学院派绘画标准的决心。

  (原标题:9件米勒作品成“第一主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李克强当选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体育NBA马刺准绝杀胜湖人 书豪入全明星票选
  • 娱乐姚晨曹郁机场被拍 婚讯曝光新西兰办婚礼
  • 财经企业称又被美国坑:高价购大豆后价格骤降
  • 科技高通市值赶超英特尔:羚羊与大象的赛跑
  • 博客黑龙江鹤岗暴雪(图) 揭秘日本剩女生活
  • 读书尴尬照:蒋介石如何助美国总统选举(图)
  • 教育校园非诚勿扰只要单纯爱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男童在广州地铁车厢当众大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