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靠深化改革来保障

2012年11月15日00:00  北京青年报

  十八大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这种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和“五位一体”的布局,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一个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增长,还要青山绿水,干净的环境和清洁的空气,换言之,也就是在发展中体现更多的“绿色”。毋庸讳言,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我们未能理解发展的真义,更由于存在现实的脱贫和现代化的赶超压力,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环境受破坏的严重程度远超经济增长的速度。直到目前,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的话说,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

  如果说,过去囿于生存压力,普通百姓对于环境问题尚能容忍的话,现在,随着人们环境权益的提高以及对生活的要求更高,这种容忍度越来越低,稍不留神,就将爆发严重的环境群体事件。

  所以,这就给各级政府及其领导,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改变目前“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倾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国家的角度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并不晚,党的十五大曾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又相继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则上升为建设生态文明。而且从“十五”规划开始,国务院把节能减排列为考核干部的约束性指标,不断修正过去只重视GDP的执政理念。到了“十一五”期间,在一些地方,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已成了干部的“摘帽子”指标,完不成是要被问责的。

  但是,生态和环境的恶化却并没有根本的好转。这里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尽管生态文明的理念已经提出,并且在政策层面也有了一些约束措施,但整个政绩的考核体系并未扭转过来,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仍然是地方政府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如上所述,民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权益要求比过去大为提高,这势必与此种发展观形成冲突,严重者就酿成事件;第三,中国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即重化工业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工业污染客观上会有所加重,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措施,包括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整个社会尚未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即还做不到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所以,环境污染很可能会继续不减反增。对此,我们要有心理预期,目前只能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把环保工作做好。

  为此,需要改变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和回应民众不断增强的环境权利,这也就是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其中,最根本的要做好两点:一是决策须民主化、透明化;二是建立一个市场化的补偿机制。凡是政府的公共工程、项目建设,不论是否存在环境破坏,在整个决策过程中,都要做到公开、透明,涉及到相关利益群体的,须参与政府的决策,同时,形成一个很好的协商补偿机制,如果预期会产生环境损害或者已经发生了环境损害,需要根据市场原则产生一个大家都可接受的市场补偿价格。自然,这也就要求确保环评的独立性。

  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取决于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程度。

  邓聿文(北京学者)

  (原标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靠深化改革来保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李克强当选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体育赵鹏头槌王大雷失误丢球 国足1-1新西兰
  • 娱乐姚晨曹郁机场被拍 婚讯曝光新西兰办婚礼
  • 财经美报告要求美国会对中国国企投资严查
  • 科技传AMD已聘用小摩探索未来:或作价出售
  • 博客“张贤亮包养情人”真相 吉林大雪(图)
  • 读书尴尬照:蒋介石如何助美国总统选举(图)
  • 教育校园非诚勿扰只要单纯爱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丈夫月薪3千妻子全职称幸福无关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