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老人60年坚持记录祖国沧桑巨变

2012年11月15日10:12  中安在线 微博

  阜阳新闻网讯 家住颍泉区闻集镇后尚郢村的尚克贤老人,今年73岁,一生痴迷写诗。他写的诗虽不似古人诗词那般讲究押韵,但他坚持60年记录祖国沧桑巨变,书写美好生活,令人敬佩。

   学海无涯,“勤”为舟

  “一年四斗粮,头年杂字本,二年学论语,三年四本孟,四年学中庸。”1947年,6岁的尚克贤入私塾,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从此,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孟照和孟养,恶霸地主,全国解放后被打倒……没收房产,办滑集小学,我去上学。”1951年,尚克贤怀揣着梦想走进了新式小学,他用诗歌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初中刚上完,毕业填志愿……通知寄回来,一看是卫校。正合我心愿,也如父所盼。”初中毕业后,因为家中贫困,而上卫校除了书本费外,其余全免,为了完成父愿,减轻家庭负担,尚克贤选择了从医。“卫校建在五八年,首届医护两个班……为了扩招需外迁……窑场设在劳改院,二十里路去拉砖。”尚克贤用诗歌记录了那段特殊的求学经历,书写了校园里的人和物,令人怀念。

   工作艰辛,“苦”作乐

  “解除民患返家乡,他乡人景实难忘。”上世纪60年代末,尚克贤从卫校毕业,扎根农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50人离乡学习X线诊断专业培训,最后由于怕损害身体,仅有7人留下学习。”尚克贤便是其中的一位。

  尚克贤在《广大卫校毕业的医护人员的心声》中写道:“身穿白衣戴白帽,每天端屎又端尿。终日围着病人转,一天只挣几个毛。”1976年,他所在的医院有10多名医护人员,由于病人较多,4个护士每天要照顾40至80个病人。老人的诗歌见证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虽然辛苦,却有苦中作乐之感。”

  老人笔下流露的不仅有大志,还有不少伤心泪。《接家信有感》中记载:“烦思忧家夜失眠,嫂去母病在家园。吾居他乡夜思念,忧思家人心难安。”当时,尚克贤正在原阜阳县医院实习,正处关键时期,“嫂去母病”也只得一天休假看望。说起这些,老人很是心酸。

   家乡变化,“喜”为证

  除此之外,尚克贤还十分关心祖国大事,时代变迁在他的诗歌中处处有体现。

  “十年大庆去广场,红旗如海气如虹。世界正在大改变,神州正把乾坤转……马列主义真理在,革命人民在觉醒。”1959年大庆,阜阳市民大游行,尚克贤也参与其中。

  农村的变化也被记录在他的诗歌中。他在《卖余粮缴公粮》中记录了1975年6月20日,粮站门口,群众争先恐后向国家出售余粮缴公粮的情景。“公社条条大路上,大车小车排成行。送公粮又卖余粮,支援建设理应当。颗颗麦子颗颗心,颗颗红心献给党。吃水不忘打井人,感谢恩人共产党。”

  尚克贤的妻子一直到最近才知晓老伴已经写了万余首诗,目前保留下来的至少有千余首。“我走到哪,写到哪。”尚克贤笑着说,他去过北京、南京等多座城市,每一次去,兜里都会放一个小本子。“有时候忘记带本子,我就写在烟盒上,回去再抄在本子上。”

  尚克贤写的诗虽然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诗歌,但老人能坚持书写家乡60年变化,着实可贵,“我目前还在整理,盼着能出版成书就满足了。”(梁珍 实习生 汪乐意)

  (原标题:阜阳老人60年坚持记录祖国沧桑巨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李克强当选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体育赵鹏头槌王大雷失误丢球 国足1-1新西兰
  • 娱乐毛阿敏谈上海个唱 自夸很牛很纯真
  • 财经日本专家算账:砸辆丰田损失中国要占6成
  • 科技淘宝店涉嫌走私5亿元iPhone 25人受审
  • 博客“张贤亮包养情人”真相 吉林大雪(图)
  • 读书解放战争:中共五虎上将所辖兵力大排行
  • 教育高富帅研究生入伍参军(图)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丈夫月薪3千妻子全职称幸福无关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