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屋脊”上的“电骡子”——记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

2013年01月18日13:55  红网 微博
“湖南屋脊”上的“电骡子”——记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

  (覃道周为村民更换灯泡。)

“湖南屋脊”上的“电骡子”——记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

  (进山工作时,“电骡子”们为村民们免费代购回日常所需物资。)

“湖南屋脊”上的“电骡子”——记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

  (山路崎岖泥泞。)

  红网记者 李慧芳 石门报道

  记者手记

  

  再次走进壶瓶山,走近壶瓶山供电所的这一群农电工,我的心无法平静。2007年9月,我也曾来采访过他们,时隔5年半再踏上这片土地,他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崇山峻岭,依然是一张张曾相识的面孔,一双双握过来粗糙有力的大手,一脸的憨笑和一样的质朴……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这是当地村民对壶瓶山的贴切描述。从石门县到壶瓶山供电所,不到百来公里的距离,我们却驱车一路颠簸花了3个多小时才到;从供电所再往农电工们平日里工作的大山里面走,很多地方一天也打不了一个来回……

  我愿意相信,没真走过壶瓶山的人,是无法想象和理解这群农电工常年服务在这片区域的艰辛和付出。

  “上坡登上天,下坡到河边,两山能对话,见面要半天。”这是一首描绘壶瓶山的民谣。海拔2098.9米的壶瓶山主峰是湖南最高峰,农电工们工作的壶瓶山供电所便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供电所。

  壶瓶山峡谷幽深、怪石兀立、植被茂盛,却也因而导致雾霾、雷电频繁,冬季冰雪、夏季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特别严重。于是,这里也成了湖南省供电环境最恶劣、电力事故频发的基层供电所。

  然而,自从2007年,所长覃道周带领着所里的37名农电工肩负起壶瓶山镇以及附近几个乡镇12600多户4万多人的供电以来,壶瓶山电网辖区内没有出现一例严重违章,没有发生一起轻伤以上的生产事故,没有发生一起优质服务投诉事件;800多平方公里区域,三分之二的地方不通汽车,却实现了电费回收100%,还有50万的预收电费,几年的零跳闸……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阳光电力服务箱”以真心换真心

  

  2013年1月15日中午12:40,刚吃过午饭的覃道周来不及稍作休息,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供电所推出摩托车,检查了一下车身后面“阳光电力服务箱”内的维修设施是否齐备,再将几袋大米绑在车上。随着一声沉闷的引擎发动声,便开着摩托车就往40公里开外的苏铺村赶去。

  快过年了,覃道周要帮山里的留守老人们检查下线路安全,确保他们春节期间用电安全。并顺便将山上老人托购的大米送进山去,他心里担心着老人家等米下锅。

  一路陡峭、泥泞,还加山路“十八弯”,记者紧跟其后时刻胆战心惊!覃道周却仿佛在这样的大山里游刃有余。“他们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在这悬崖绝壁的大山里转悠,已经熟悉每一处地方了。”同行的常德市电力局办公室副主任戴云军清楚记者的担心。

  26公里水泥路,14公里土路,当我们抵达苏铺村吴吉祥老人家里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76岁的吴吉祥和老伴正站在木屋的大门口张望。当看到覃道周的身影,老人家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接过覃道周从摩托车后面拿下来的两袋大米,老人家立即给覃道周端上早已泡好的山里绿茶。

  在吴吉祥老人家的灶头,记者果真发现,除了烧的一大锅猪食,旁边食盒里装放的已经是八、九只红薯。吴吉祥的老伴告诉记者,儿子都在外打工谋生,家里只剩下自己和老头子:“都是这些伢儿们(当地称呼自己儿子或者亲近亲切的男孩为“伢儿”,因为这里的农电工们服务贴心到位,山里的村民们都亲切称呼农电工们为“伢儿”),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要什么东西,一个电话,他们就给我们送上来,为人民服务!”

  老人说,每年,家里都会要卖几百斤桔子、马铃薯、茶叶。“自从家里通了电,伢儿们来了山里以后,就都是伢儿们一点点帮我们拉出去了,已经好多年了。以前我们自己背肥料、背山货,天亮了出门,摸黑了才能回。”

   一本本“电骡子”服务物资明细表里是一个个动人故事

  

  一辆脱漆的摩托车,一个贴了“阳光电力服务箱”标识的摩托车后备箱,一顶黄色的安全帽,一脸真挚纯朴的微笑,还有一把随身携带随时准备砍掉山路上末膝杂草的柴刀……这就是覃道周与他带领的壶瓶山供电所37名农电工一年四季在大山里的工作形象。

  覃道周告诉记者,壶瓶山供电所有其特殊性。总面积876平方公里的“湖南屋脊”壶瓶山,零散分布着86个村,4万5千多人。由于地势陡峭、交通不便,百姓生活面临诸多困难。“所以,我们所里38人除架线、抄表、维修等工作外,还需在每次进山帮百姓代购些生活必需品,代销农副产品。”

  在壶瓶山供电所,桌子角落上的几本特殊记事本引起了记者注意——“便民服务计划及重要客户清单”、“爱心助学档案”、“一帮一”活动记录、“电骡子”服务物资明细表……这些应该都是壶瓶山供电所农电工们真心实意为用电户提供“零距离”、“个性化”服务得见证吧!

  翻开那本“电骡子”服务物资明细表,上面详细记录了为村民代购生活急需品和代销农副产品的情况。日期、台区、客户、物品、数量、联系电话、服务人、客户签名、备注,一目了然。

  壶瓶山供电所6个班的38名农电工,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本“电骡子”服务物资明细表。而翻开那本明细表,一桩桩生动的故事立即浮现……

  农电员舒勇到北溪河检查线路运行情况,给村里一老人免费代购了30斤大米和两条烟,可老人手头只有20元现金,还有70元钱无法支付,只好给舒勇一块腊肉。舒勇把腊肉背回后,苦于找不到买主,于是就“卖”给了自己的妻子……

  南坪班员工王维和田家次到白岩门村去巡查线路,狭窄陡峭的岩板坡全靠步行,路遇一背着满背篓物品的70多岁老人。两人二话没说,接过老人的背篓,把老人送到了家……

  一位名叫郑沅的农电工为北山4队一名老人更换了家保后,老人无钱支付,让郑沅帮他把一袋土豆带到集镇上卖掉,以付清家保材料钱。郑沅带着这袋土豆,在路上一路颠跛,袋口破了两次,滚得满山都是,他又一个一个地捡回来,土豆带到镇上却没有找到买主,最后他自己买单,请供电所同事吃了半个月的“土豆大餐”……

  像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6年多来,从最初在摩托车后座的“阳光电力服务箱”里装一些灯泡、电线、开关等工具,再到顺手给村民们捎带一些洗衣粉、烟酒等小件日用品,到如今已经发展到为村民搬运化肥、大米上山拖运桔子、茶叶下山,覃道周和壶瓶山37名农电工的那辆摩托车,已经成了供电所与数万山区百姓情感交流的平台。村民们亲切地将这群“源源不断地将生活物资与爱心从崎岖山路送进大山深处村子”的农电工称呼为“电骡子”。

  南坪村村长邓顺灯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家里要办个红白事,都以能够请到覃道周所长和供电所农电工为荣。”他说:“看到车尾工具箱上印着‘阳光电力服务箱’的摩托车在山里穿梭,我们心里温暖踏实。”

  百姓热情回报“伢儿”关爱

  

  “其实,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只是检查一下村里的电路,顺便给他们捎带点需要的生活用品进山,坐下来陪他们说说话。”覃道周说,农电工们帮一下群众,不过是举手之劳。“但群众却把我们当成了亲人。”

  质朴的山里人是最重感情的,你敬他一尺,他就回敬你一丈。

  以前,村民们视农电员为要钱的“电老虎”,总是受到冷眼相待。但现在,无论农电员走到哪里,用户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免费提供食宿;遇上山体滑坡、电杆被泥土和岩石掩埋,乡亲们会闻声而动,帮“伢儿们”抬电杆、拉电线、垒护坡;发现线路故障,村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通知农电员,极大地减轻了巡线排障的工作量;抗击冰冻灾害的时候,用户同农电员一起吃苦;排障抢险的时候,用户与农电员共同熬夜。

  每当农电工“砍青”维护电路时,附近的乡亲都会自发帮他们,并反复叮嘱“伢儿们”怎样预防五步蛇、葫芦蜂的袭击。

  每到抄表的日子,村里也会主动安排专人等在村口,目的是让抄表员工翻山越岭有个伴……

  “给我一碗水,还你一桶油”这就是山里人的秉性。所长覃道周很感慨:“供电所成立之初,最头疼的就是电费收不上来,仅壶瓶山片区拖欠的电费就达40多万元。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电费回收率达到100%,大多数电费还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帮父母预交的。农电工下乡,群众听到摩托车声,都会主动过来留茶吃饭。”

  他因见证而快乐知足

  

  6年多来,除了带领供电所农电工们真心服务百姓,成功走进村民们心里,覃道周还在业务上作出了骄人成绩。壶瓶山片区870多平方公里内的每一根电杆下都留有他巡视的足迹,就是不看档案图纸,他也能清楚地说出每一条线路的具体地点和材料规格。

  6年多里,安全生产始终是覃道周时刻紧绷的弦。他制订出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为了整治10KV线路的跳闸病,覃道周制定了《线路分级管理方安案》、《10KV线路跳闸问责方案》、《线路砍青扫障工作方案》,将线路管理责任到人,同时积极争取市、县局的大力支持,先后加装10KV线路避雷针43组,分段开关5组,使10KV线路跳闸得到了有效控制,线路跳闸次数由2008年的65次,降到2009年的35次,并在往后一度创下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为0的记录。

  6年多里,覃道周率先在石门局实施营配分离的管理方式,以农电作业支持平台为依托,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在供电服务上,使国网公司“电力阳光服务箱”服务品牌在大山中家喻户晓,有效改善供用电关系。在每次行风评测中,壶瓶山供电所都名列第一。

  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工作,壶瓶山供电所在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农网完善、降损增效、优质服务、电费回收等工作上都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建所来没有出现一例严重违章,没有发生一起轻伤以上生产事故,没有发生一起优质服务正确投诉事故。年售电量从之前的350万千瓦时增加到1090万千瓦时。电费回收实现了100%,并预存电费50多万元。

  六年来,随着壶瓶山电力事业的发展,群众新建大小茶厂120多家,用电烤烟房280多个,冻库四个,100多户高山蔬菜种植大户,当地老百姓人均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家家添置了打米机、磨面机、电视机、洗衣机……

  采访结束时,覃道周告诉记者,如今他很享受驾着一辆摩托车行驶在这大山深处的工作时光:“我见证了壶瓶山所有村民告别无电的历史,见证了山里每一户村民逐渐用上小型碾米机、磨面机,见证了120多家茶厂的兴办,见证了100多户种植高山蔬菜的农户致富……”

  覃道周说,看着大山深处因电而发生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很快乐知足。

  (原标题:“湖南屋脊”上的“电骡子”——记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刘志军嫡系涉贪4747万称赃款不能不收
  • 体育NBA热火客场擒湖人 詹姆斯39分科比22分
  • 娱乐赵本山倪萍小品曝光 《中奖了》疑似被毙
  • 财经去年GDP增速降至7.8% 创13年新低
  • 科技万得城败走中国:郭台铭渠道之王梦再碎
  • 博客林泉忠:“第三次中日战争”无可避免?
  • 读书珍藏私房照:毛新宇成长三步曲(图)
  • 教育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年各类考试逾千场
  • 育儿北京去年新生儿22万预计幼升小很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