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2日,成立两周年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发布年度财务报告。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介绍说,他们将在200余所学校食堂里装设摄像头,远程可视,便于社会监督饭菜是否安全和足量。(4月3日《东方早报》)
由媒体人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募款超过4800万元,让200余所贫困山区学校的学生免于饥饿。截至2012年底,免费午餐计划已经覆盖全国205所学校,涉及17个省区,36467人受益。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任何一个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感到自豪。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各级慈善福利机构屡屡传出“丑闻”,备受公众质疑的当口,免费午餐计划在做出如此巨大的慈善成绩的同时,远离绯闻和丑闻。他们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所秉持的运作理念,不但值得国内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借鉴学习,同时也可以成为政府大胆对社会组织“放权”的一个样本。
按照邓飞的说法,他们最后的目标,就是力争包括免费午餐团队在内的民间组织能获得国家160亿元营养改善计划的采购,让有热情、有能力、贴近基层和容易被社会监督的民间组织去执行一些繁琐、具体的社会事务,让社会组织来管理社会,而不是事事都依靠政府解决。这样的理念,无疑正暗合了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的“简政放权”的施政思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会议和场合都表示,新一届中央政府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简政放权,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而免费午餐计划的成功,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样本,结果已经证明了,他们不但有能力把事情办成,而且完全有能力把事情办好。要说他们成功的经验,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主动公开一切收支明细账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公开监督。而所有这些,又恰恰是官办慈善机构和组织目前所无法做到的。
当然了,政府“放权”,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在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的同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职能,和媒体、网友、公众一样,站到一个监督者的地位上来。如此一来,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引导,公众的监督之下茁壮成长,发展壮大,而政府也免去了凡事亲力亲为的“辛苦”,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才真正有望实现我们所期待的“小政府,大社会”的长远目标。
(原标题:免费午餐计划可为政府“放权”参考)